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文化 >二十四节气小满含义介绍
二十四节气小满含义介绍
更新时间:2025-05-26 11:44:09

一)二十四节气小满含义介绍

1、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二)二十四节气春分简介

1、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太阳达到黄经0度,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2、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3、天文现象:春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度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三)二十四节气对应月份和天数

1、立春2月2-5日交节,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共4天。

2、雨水2月18-20日交节,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共3天。

3、惊蛰3月5-7日交节,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共3天。

4、春分3月20-22日交节,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共3天。

5、清明4月4-6日交节,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共3天。

6、谷雨4月19-21日交节,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共3天。

7、立夏5月5-7日交节,夏季的开始。共3天。

8、小满5月20-22日交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共3天。

9、芒种6月5-7日交节,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共3天。

10、夏至6月21-22日交节,炎热的夏天来临。共2天。

11、小暑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共3天。

12、大暑7月22-24日交节,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共3天。

13、立秋8月7-9日交节,秋季的开始。共3天。

14、处暑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共3天。

15、白露9月7-9日交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共3天。

16、秋分9月22-24日交节,昼夜平分。共3天。

17、寒露10月8-9日交节,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共2天。

18、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共2天。

19、立冬11月7-8日交节,冬季的开始。共2天。

20、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开始下雪。共2天。

21、大雪12月6-8日交节,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共3天。

22、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寒冷的冬天来临。共3天。

23、小寒1月5-7日交节,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共3天。

24、大寒1月20-21日交节,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共2天。

2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26、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7、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