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
2、顾宪成(1550年9月17日(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初七)—1612年6月21日 (万历四十年五月二十三日)),字叔时,号泾阳,无锡泾里(今无锡锡山区张泾镇)人,中国明代思想家,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也是东林党的创始人之一。顾宪成自幼好学,常夜读达旦。万历四年(1576年),举乡试第一,万历八年(1580年)成进士。天启初年,赠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官。崇祯初年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著有《小心斋札记》18卷,《毗陵人物志》9卷,《顾端文遗书》等。
1、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2、这句话的意思是,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表达出一种祸不单行的意思。
3、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是一部白话短篇笔记集,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这部笔记集的大多数题材都来自民间故事、史转等,一部分有冯梦龙自己所作,另一部分收录了其他人的作品。《醒世恒言》中的文章结构完整、描写细腻,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是冯梦龙本人所作,他化用了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一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九阴真经》作者:黄裳。
2、黄裳,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人物,生于1044年,卒于 1164年。终年120岁。
3、本是大内文官,却从道藏经书中无师自通,内外兼修,自学成一 位绝世高手,后把毕生绝学著成武学秘籍《九阴真经》。其人正邪莫辨,极少的事迹只流传于传说中。
1、周易作者:姬昌。
2、《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3、《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3、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zhao)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今属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一带)。《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