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1、有一首诗叫做:“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进,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的时候写的,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共有八句我节选了前四句,后四句的诗是: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前四句诗写的是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的,而后四句却是描写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2、野草虽然人们不喜欢它,可是它有茁壮的生命力。你看路边、荒地、荒山有谁会去种它,栽它呢?可是它同样自生自长,郁郁葱葱,只要有缝就能插针,不是吗?你看树下、田野里、路边、山坡荒野,甚至连岩石缝中也不放过,它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人们也该赞扬它吧!
3、一旦春风吹拂,阳光普照,江河奔流,大地复苏;它就从草籽、草根中醒过来,顽强较劲地长出地面!它鲜活火爆热烈,它抖擞较劲挺拔,它蓬勃勇敢向上,它百折不挠!--忘形中,淡绿嫩绿墨绿;盲目中,不断长粗长高!密密麻麻,拥拥挤挤,茁壮茂盛,那真叫好!
4、一粒粒小草种子被风带离母体,无论这些小生命来自何方,只要有木、有泥土、有阳光,它们就立即扎下根来,迅速成长,把那可爱的绿色带到那个地方。无论在哪里,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的踪影。
5、它们热爱大地,热爱自然,深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也曾在狂风暴雨中搏斗。更为可叹的是,一株被压在顽石下的野草,不管顶上的岩石多么沉重,周围的泥土多么坚硬,它总能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钻到地面上来。它的生命力是如此地强大,而且它还勇敢地向大自然挑战,寻求自己的快乐。
1、金秋十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人的心情总是很舒畅,那沁人心脾的香啊,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直入肺腑,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2、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3、秋天,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
4、这就是美丽的秋天,这金秋十月既能让秋风给家人送去浓厚的思念,又能让火红的枫叶传递友情。在这个金黄色的世界里,更让这个秋天不再孤单。
5、十月的色彩很鲜艳,十月的阳光很灿烂,十月的生日很隆重,十月的日子很辉煌,很多果实都在十月成熟。
6、十月的天空,风已不在轻柔,阳光不再通透,如麻的细雨缱绻在发迹,寒意在心头。
7、十月的天空,连着一朵一朵的云。秋的风,吹散了关于夏的离情。窗外雨滴,淋透了玫瑰火红的记忆。金色田间的希望,弥漫了整个天际回荡。在外的游子,沉醉乡村的黄昏绵长。南飞的大雁,送去长长的思乡。
8、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北国更是风景如画:你看那一望无际的稻田,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像金色的海洋。
9、金秋风景如画,十月天高云淡。良辰阳光灿烂,吉时热闹非凡。喜庆枫叶红遍,千山层林尽染。
10、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11、十月那缕缕秋风,她熏黄了漫山遍野的绿草,黄的那么柔,黄的那么软,黄的那么碎;柔柔的秋风,吻黄了飘飘洒洒的杨柳叶子,黄的那么认真!黄的那么天真!
12、十月风凉,吹落一地枯黄,不想风带来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感伤,尽管那山高水长的梦,只是意念中的一场轻唱,但那仍值得用宝贵的青春去赌一场,哪怕是遍体鳞伤。
13、金秋十月的天,金黄的稻谷在微风里,一边跳舞,一边唱着秋天的歌。
14、坐在岁月的河畔,细水长流,九月从指缝中溜走了,十月如期而至。每天随遇而安,不求什么理想,简单安稳,有时一杯花茶,度过一段时光,浅笑也安然。
15、安静的坐在十月的对面,感叹着时光的匆忙,墨香的文字,那些熟悉的往日时光,馨香的回忆,点点滴滴,滴滴点点弥漫在心间。
1、题目:《诸葛亮》
2、正文:
“羽扇论巾谈笑间,千军万马我无懈”。这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我留下的印象,有人用一首词便概括了他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时常头戴白冠,身着素衣,手持羽扇,显得镇定自若。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学识是毋庸置疑的。“赤壁之战”便可探知一二,五万军队对战八十万精兵却能大获全胜,自以为胜利在望的曹军,万万密友想到诸葛亮会“借”东风助周瑜一臂之力,火烧曹军,把曹军烧得一败涂地,贵不成军,落荒而逃。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诸葛亮无疑是拥有大智慧与战略性长久眼光的。天文地理,国民生计,他的智慧是集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若说“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勾画未来的宏伟蓝图,构造了统一天下,还旧都归正统的大致框架,那“赤壁之战”便是具体实施了。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狼烟起,金戈铁马枭雄聚,逐鹿天下。诸葛亮以身犯险,舌战群儒,孙刘联军大破八十万曹军,借天时地利人和,以少胜多,以此经典一役为势单力薄的刘备奠定了立足基础,至此终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他走了,带着未完成心愿的遗憾走了,他耗尽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匡扶汉室,去终止战争杀伐的乱世。
他太累了,于是蜀国上方的那盏孔明灯熄灭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然昏花青风明月,也如镌永恒星,永曜九重天阙。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