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菇鸡汤。准备料酒1大匙,精盐1小匙,味精0.5小匙,土鸡腿300克,香菇30克,红枣10克,生姜1小块。做的时候土鸡腿洗净剁小块,汆烫后捞出;香菇泡软、去蒂,红枣泡软,生姜洗净拍松。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倒入料酒,再加适量清水,烧开后用小火炖1个小时。最后放精盐、味精调味,拌匀后即可。
2、猪杂粥。猪肝猪腰分别切好,用清水浸泡,水里加些料酒去腥。猪肉剁成肉末用少许盐和油腌制。用砂锅将大米熬成一锅米花粥,放姜片,倒入油,再倒入猪肝,煮开后再煮2分钟,然后倒入猪腰和猪肉末,用勺子打散,大火煮开再煮3分钟,出锅前加入盐、生抽调味,撒上胡椒粉与小葱花,淋香油即可。
3、韭菜炒虾仁。虾肉洗净,沥干水分。韭菜择洗干净,沥干水分,切成2厘米长的段;葱择洗干净,切丝;姜去皮洗净,切丝。炒锅上火,放花生油烧热,下葱、姜丝炝锅,炸出香味后放入虾仁煸炒2-3分钟,烹料酒,加酱油、盐、高汤稍炒,放入韭菜,急火炒4-5分钟,淋入香油,加味精炒均,盛入盘中即成。
4、山药排骨汤。准备排骨500g,山药半根,枸杞适量,胡萝卜一根,生姜适量切片,料酒1茶匙,白醋几滴,八角一个,盐适量。山药洗净,削去外皮,切成滚刀块备用;胡萝卜同样切成滚刀块。放半锅清水,放入洗净的排骨,用大火烧开,此时汤面会出现一层泡沫,这就是被煮出来的血水,关火,把排骨捞出洗净。
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宝宝有一段时间吃奶的量很多,就好像是突突的长,衣服也开始变小了。据医生讲,这就是孩子的猛涨期。孩子的猛涨期从出生后第四天就开始出现,途中再间隔一段时间,再出现。
两个月宝宝猛涨期症状:
1、奶量大增:宝宝猛涨期最明显的表现是比以前更加频繁的进食,宝宝在这一时期的奶量大增,并且吃奶时间明显延长,有时往往会隔一个小时就要吃奶。
2、脾气暴躁:宝宝在猛涨期往往会因为胃口大好,妈妈没有及时喂奶而变得烦躁不安,尤其是在吃奶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着急,可能还会呛到。
3、夜醒次数增加:这一时期的宝宝夜间需要喂哺的次数也可能会比较多。这些都不是病态,注意保证孩子进奶,适当安抚就可以了。
1、吐奶是婴儿最常发生的一种毛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许多新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很担心,其实不必太紧张,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2、有时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也是正常的,是因为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频繁吐奶,且呕吐物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3、吐奶是由宝宝的胃部特征决定的,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道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吸入空气,便会使奶液很容易倒流进入口腔,从而引发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