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2、当从漏斗口竖直向下吹气时,漏斗口下端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乒乓球被压起。
3、当从漏斗口用力向上吸气时,漏斗口下端的气体流速小,压强大,气压大于大气压,把乒乓球压下去。
1、扣杀时,左脚向前迈一步;扣杀引拍时,引拍位比拉时高,球拍比拉时前倾减少,以便于扣杀;球拍位依据来球高低调整,击球时、打球的中上部,重心前移;正手拉后,要注意控制身体平衡。
2、扣杀(攻球)是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它包括来球的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等不同时间的攻球技术,近台、中台和远台的技术、定点和全台不定点的攻球技术,通过攻球练习,掌握手和脚的协调,做到用脚找球,用手击球,掌握球感,熟悉球性,为掌握弧圈球、挑打、拧拉等高级技术打下基础。
1、盯对方发球,从他的站位及准备姿势就要开始盯,开始抛球后重点盯他的板面朝向、上下运动轨迹、动作幅度及第一落点,从这些可基本判断出球的落点,速度和弧线,开始启动移动和引拍,使自己获得尽可能多的调整板型和身体位置、重心的时间。
2、盯球的落台、起台。发球后的落台、起台是做出正确击确动作的前提,要清楚地看到球落台蹦起来后的弧线、方向再做击球动作。回合球,球速稍快和冲,也要看清球的起台位置提前调整重心和手法。
3、盯住对方移动和手臂动作。接发球、回合球盯住球本方做完调整、出手后,立即盯紧对方的移动方向和动作轨迹,开始下一板盯球,移动和迎球。
4、定点训练也要盯球。平常打多球、打发球机不能因为是固定点、固定节奏就不去看球了,从日常训练就要每球必盯。比赛中要注意力集中,不分神,不走神,先眼盯,再移动再出手。可以通过对墙打、变化形式垫球、双方对打、変换节奏、变换落点等方式,有意识地训练盯球、反应和动作之间的速度及准确性。
1、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2、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3、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4、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2001年改为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5、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