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2、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改成“情人节”。
1、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分”字标示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历书中说“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传统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2、廿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古时我国依据阴阳消长划分四季,以廿四节气“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二分二至”四个节气分别处在四个季节的中间。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古时国外只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依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划分四季,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角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的气候。国外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二分二至”),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四个节气。每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为冬至,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公历约为3月19日~22日期间。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1、清明节据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2、清明节都是固定在公历的4月4到6日,农历上没有固定在那一天。
1、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虽然,这个教师节的诞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2、鉴于“六·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设立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1939年决定另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3、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也作为教师节。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逐渐销声匿迹了。
4、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这样说。
5、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五菱神车的由来是因为它的漂移技术压倒性战胜了豪车,引发众人膜拜。五菱宏光被称作神车,不仅是因为它的销量持续走高,而是因为它对美国通用产生的作用。据说每6秒钟就能卖出一辆车,提高了通用五菱的利润率。
2、五菱在秋名山的名气,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名气是怎么来的。神车的由来,故事的起因源于一次网络论坛上的讨论与撕逼,某位键盘车神留言道:“300多万有什么好牛逼的,纽北照样跑不过GT-R!”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撕逼,这时一位神人的出现,终结了这场混战……只见一位回复到:“虽然你这辆GT-R的马力很大,不过车头很重,秋名山上那么多急弯,你每次入弯,就一定会推头,尤其是最后那五连发夹弯,你每次都拿不准最好路线。除非你能克服这个问题,否则你是斗不过我的五菱宏光S……”。
3、因为这个原因让五菱在汽车界声名大噪,无论你是劳斯莱斯,还是玛莎拉蒂!在五菱神车这里依然没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