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说腊八粥的来历源起于印度的佛教传说,与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有关。相传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一日修行中,饿昏倒地,这时一个放牧的女子见到了他,就把所带的杂根加上采摘的野果煮成烂粥喂给他吃。释迦牟尼吃了粥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2、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粥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1、【原料】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2、【制作方法】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热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1、腊八粥的食材。腊八粥有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在白米等精细食材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些糙米类、杂粮类等谷物,这样粗细搭配不仅吃起来更有质感,而且可以摄取更丰富的营养物质。腊八粥中的豆类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赖氨酸含量也很丰富,与大米等谷物搭配起来可形成有效的营养互补。同时,适当添加坚果类和干制果蔬类食材,不仅可以丰富营养,还可以调节口味。清代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菱角米、栗子、红小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还有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或红糖……”
2、腊八粥的功效。腊八粥里面有丰富的谷物,可以润肠,补充身体所需的元素。小米,富含磷元素和镁元素,可以修复骨骼,调节神经和心肌功能,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稻米和小米搭配吃,可以实现蛋白质互补,让氨基酸构成更加均衡。红豆和绿豆,他们不仅富含B族维生素,还含有优质的植物蛋白质,从中医的角度讲,红豆具有养血清热、健脾益胃的作用;绿豆富含钙、磷、铁等无机盐,可以补充体内电解质。最重要的是豆类的皮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排毒解毒。
1、腊八粥的故事。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2、腊八粥的做法。先准备小籼米50克、糯米20克、黑米20克、糙米20克、红豆15克、芸豆15克、花生20克、莲子15克、红枣10颗、桂圆干7颗、葡萄干20克,并提前浸泡芸豆、赤豆和糙米一晚,红枣洗净去核。隔天把除葡萄干以外的材料,全部放在电饭煲或压力煲里,并加入适量清水,启动电饭煲或压力煲。快煲好时加入清洗过的葡萄干即可,喜欢甜一点可以加少量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