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5、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6、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7、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9、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10、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11、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12、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13、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女冠子·元夕》 宋·蒋捷
14、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解语花·上元》 宋·周邦彦
15、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解语花·上元》 宋·周邦彦
16、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宋·贺铸
17、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明·赵时春
18、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璧月初晴》 宋·刘辰翁
19、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水龙吟·咏月》 宋·晁端礼
20、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宋·朱敦儒
21、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宋·周端臣
1、一条温馨的信息,蕴涵太多的真挚情意,记录友谊牵挂的点滴,元宵灿烂的月圆,悬挂最美的真情挂念,照亮祝福的每个瞬间,祝你元宵快乐,事事如愿。
2、新春佳节元宵夜,万家灯火迎新春。温馨祝福你您。心想事成走好运,万事如意心气顺。
3、元宵节到了,送你一个元宵:成分=幸福+快乐+真心,营养=温馨+感动+健康,制造商:真心朋友!祝你元宵佳节开心快乐,幸福健康!
4、你让我说你好在哪里,我找不到答案;问我为什么爱你,我也不知道原因;问我知道什么?我说,我知道我爱你并且会爱一辈子!亲爱的元宵节愉快!
5、冷时硬中甜热时软中粘有心不外露清白自在圆,不是说汤元。愿我们的有缘常相聚。元宵节我在摇出你的笑脸。
6、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元宵的汤圆甜又甜;节日的氛围喜又喜,幸福和快乐浓又浓。十五相邀共赏月,好运如意不分开。元宵佳节心祝福,快乐幸福每一天!
7、元宵佳节到,祝福来送上,祝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家团圆,人团圆,事事团圆,岁平安,年平安,时时平安!
8、远方的你还好吗?遥望一轮明月,心生万分思念,发送一条短信,许下元宵祝愿:愿你好运正当午,金钱不胜数,工作有清闲,幸福乐无边。
9、月圆恰似儿时梦,多少往事都随风,元宵祝福我情衷,愿你常乐不落空,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敲响好运快乐的时钟,幸福常伴不老松,人生得意要成功。
10、正月里,元宵到,大红灯笼分外耀;吃汤圆,猜灯迷,美好生活笑盈盈;我寄明月与相思,祝君元宵佳节美梦圆。
1、《闹元宵》老奶奶,手儿巧;做花灯,闹元宵;西瓜灯,兔子灯;金鱼灯儿尾巴摇;机灯,送宝宝;火箭灯,送浩浩;宝宝乐,浩浩笑;一同鞠躬谢姥姥。
2、《元宵节》广场上,真热闹,摆满元宵原材料。你搓搓,我按按,大家动手做元宵。比一比,赛一赛,元宵游戏多好看。
3、《十五元宵》十五的月亮园又园;十五的汤圆甜又甜;十五的鞭炮响响响;点着烟花把歌唱;十五的灯笼亮亮亮。
4、《元宵灯》元宵灯,真热闹。看花灯,吃元宵。飞机灯,飞得高,兔子等,拉得跑。
5、元宵儿歌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粘又甜。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
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猜灯谜、送花灯、耍龙灯、祭门、祭户、男女定情、走百病、踩高跷、划旱船、张灯结彩。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吃元宵
元宵又叫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咱们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由糯米制成,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河里放花灯。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男女定情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1、元宵节的由来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2、习俗
元宵习俗,中国民间节俗,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最重要的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