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摘戴戴。有些朋友买了一块心仪的和田玉后,满心欢喜爱不释手,却舍不得佩戴,或者只有在正式场合才拿出来戴一戴,然后又摘下来收到宝盒里。其实这样对玉来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一来玉石不经常佩戴不容易滋养,二来玉石摘摘戴戴容易摔碰,反而得不偿失。人与玉是互相供养的关系,买了玉石,一定要多多盘玩佩戴,时间长了,玉石也会更加有灵性。
2、蹭鼻油,经常看到有人把玉器放在脸上和鼻子上去抹油,这种方法不科学。玉石需要一定的润度和湿度,要自然的维持,并不以污染玉石表面为前提。在脸上和鼻子上去抹油,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会将玉门封死,使盘出来的玉的光泽显得很闷。人体面部的油脂最多,将和田玉贴在脸上只会让其沾上更多油脂,受到更多的污染,时间长了玉石会发黄变黑。这种方法完全不可取。
3、玉石与其他珠宝不同,它是很通灵性的宝贝,尤其是貔貅、财神等雕件更是不能随意易主,这种题材的和田玉是很讲究风水与主人的。自己的玉石自己戴,时间越长灵性越好,且被同一个人奉养,玉石也会被越养越好,越养越温润,人的身心也会被养的越发滋润。和田玉不能随意与人交换佩戴,还有:古玉不要随便买来佩戴,尤其是别人戴过了的,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4、现在玉石市场鱼龙混杂,很多玉货都是塑料或者石头漂透充胶染色的,不仅不能给人带来辟邪挡灾,而且还对身体有害。
5、玉如果有裂纹,可以去专业地点检查一下裂纹的走向与大小,如果裂纹较大,那么佩戴就要格外当心,如果只表面有碎裂痕迹就不要紧。特别注意碎裂的痕迹不要随意修复,它代表着阅历,玉也有生命。如果玉碎了,其对人的庇佑作用就消失了。
1、和田玉是极其珍贵且稀有的玉石,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用火烧,由于和田玉石是天然形成的晶体矿石,如果受热后会容易导致玉石断裂,而裂纹是肉眼很难看到的,通常除了鉴别之外,是不建议采用火烧方法的。
2、一般真品的和田玉经过火烧下,会在表面出现发黑的现象,再用干净的软毛巾将其擦拭干净就能很快恢复原样,若是假的和田玉经过火烧法就容易产生明显的火焰,同时还会伴随着有刺激性的气味产生。
3、在平时鉴别和田玉的时候,可根据颜色或者声音法进行区分,一般真品的和田玉颜色纯正且比较细腻,看起来比较水润,而假的就像玻璃那样的反光面,看起来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1、看,和田玉有着非常明显的油脂光泽,在自然光下会反射出一种自然滋润的色泽。
2、摸,所有天然玉石的表面,都有一种冰润自然之感,和田玉也同样如此。
3、划,天然和田玉的硬度特别高,可以用尖锐的利器在其表面划一下,看看是否有划痕,真正的和田玉表面不会出现明显的划痕。
4、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1、油润度: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谓的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
2、密度:这点很难掌握,也很难用文字描述。一般用侧弱光看结构,说不见结构是夸张了,只有假料不见结构。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内部的结构,当然,是越细腻越好。
3、色泽: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发闷,假如还能不闪青就完美了。把玉放在洁白的纸上,看白玉很有效的方式。不是一定要跟白纸去比,至少感觉到它真实的颜色了。碧的青的最好让人感觉鲜艳。在文化传承中,玉总是跟白联系在一起。同等情况下,白玉的确比较畅销。玩皮色的,尽量选巧色,白玉上面带巧色就更好了。
4、纯度:干净是选择产品的第二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巧雕除外)。这个相对容易辨别,争取室外肉眼难以发现。实在没法避免的,力争正面或者要部位没有受到影响。
5、型(雕工):包含外观,工艺,大小。外观,联想一下生活中各种美的器物形状,引申到玉器也是一样。比例得当的玉器,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相反歪瓜裂枣的外形总是禁不起时间的考验。
1、质感
在辨别和田玉的时候,首先需要看它的质感,一般和田玉看起来比较油润,且质感十分细腻。被强光照射的时候,会呈现出半透明到不透明的现象,而且内部结构紧密。
2、硬度
和田玉密度大,硬度也比较高,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沉重感,当尖锐的物品划过玉面时,通常是不会留下划痕的。如果玉的表面出现了明显的划痕,则说明它可能是假的和田玉。
3、声音
和田玉在受到碰撞、敲击的时候,声音很清脆,同时由于它的韧度比较好,受到撞击时也不易使它出现破裂的现象。但是和田玉的内部结构很可能出现受损的现象,玉质不好的还会出现细微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