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佛学 >道教是何时走向衰落的
道教是何时走向衰落的
更新时间:2025-05-24 18:43:39

①道教是何时走向衰落的

自明朝开国后,太祖朱元璋为完成其君主独尊的政治体制,对宗教采取了利 用政策,不崇尚某一宗教,对教团严加检束,防止教团势力的发展,造成政治、 经济上的损失。 首先,不准正一天师品位超越帝王之上。另外,禁止40岁以下男子、50岁以 下女子出家人道。明太祖还设立道录司,掌管天下道士,在外府州县,则设立道 纪司分管道士事。终明一世,均遵循太祖遗训,虽然出现过东派、西派的复兴, 南方武当道的兴起,但道教的教团势力已如强弩之末,江河日下了。 道教传至清代,清政府对其更加严峻、冷淡。 由于新文化思想的兴起,西欧近代科学技术的传人,基督教教会的侵人,争 夺了大批的信徒,古老的宗教意识受到了冲击,道教终于呈现出不可挽回的衰落 景象。

②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得到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1、提倡节俭反对奢华。

2、虚心纳谏。

3、注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处理,避免矛盾计划。

4、树立民族平等精神,慎重处理少数民族问题。

5、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削弱地方军权。

③长歌行中昆黄华叶衰怎么读

1、《长歌行》中焜黄华叶衰的读音:kūn huáng huā yè cuī。

2、《长歌行》全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此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④日食饮得无衰乎的意思

1、是平常的饮食有没有减少啊的意思。出自两汉刘向的《触龙说赵太后》。

2、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