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不单题款署名,还要钤上一方篆刻的印章。书画若龙,印章点睛。这一点,可谓“华夏之独”(鲁迅语)。
书画作品上的印章,除用于鉴别真伪外,还是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认为:“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如画龙点睛,使书画作品增色增辉。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荷花倒影》图,画艺十分精妙。夏日池塘水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半开的荷花倒影在水中,小蝌蚪争相戏影,一方“木人”(画家曾为木匠,故名)朱红印章,正好钤在荷梗和倒影之间的空灵处。说明大师不仅题跋讲究,而且善于押章用印,使其与整个画面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明代唐伯虎的《枯槎鹳鹆图》,画面上有一株蟠曲少叶的枯槎,栖着一只翘首鸣叫的鹳鹆,构图简雅,笔墨不多,右上方和左下方均为空白。右上方题诗两行,落款后押“唐寅”名章一方,黑红相映成趣;左下方空灵处补钤压角章两枚,与名章遥相呼应,形成对称,使构图稳而不板,静中有动。
一般来说,书画作品上的印章,在构图上起均衡稳定作用。也有一些书画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环境、身世和情趣,以及作品表现的内容、风格,在其上押盖别号、雅号等印章,可使人产生联想。如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籍贯湖北襄阳,所以其作品常加印“襄阳漫士”、“楚国米芾”等图章。元代赵孟頫所居之处四面环水,其作品常钤“水晶宫道人”印章。而齐白石常自称“三百石富翁”,指其拥有三百枚石印,并以此而自豪。所以,书画作者大多根据自己的追求、作品出处、内容、品位等选钤印章,如“江山多娇”、“大富斋”、“清雅斋”、“幽谷居士”等图章。
1、寻找在线工具。在搜索引擎搜“竖版的毛笔字,点击进入。
2、进入制作页面。点击那个蓝色的网址,进入具体页面。
3、具体制作。贴入文字、选择字体,设置背景、字号、高度。再点击“横幅长卷”,最后,截图保存成图片。
4、用第三步的方法,形成小字号日期落款。保存成图片。
5、在搜索引擎搜印章在线制作,利用在线工具制作一个印章,保存成图片。
6、打开电脑自带的“画图”工具,将本文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形成的图片合成。(保存成图片)
7、在搜索引擎搜一个卷轴边框,复制。(自己懂代码制作最好,自己做一个。如不懂就直接在网上复制一个吧)
8、打开自己的网站(或博客等空间),进入后台编辑器,将第七步复制的边框粘贴。
9、选中内容部分,上传本文第六步形成的图片。成功!
在书画这个投资和投机成风的时代,规避风险的首要一条就是要防范赝品。俗话说“不怕买贵,就怕买假”,意思就是说买贵了并不可怕,但如果买错了,钱就打水漂了。因为只是要一件名家大师真迹,多花一点钱买下来其实没有什么,因为将来还会慢慢升值。但如果买到的是赝品假画,那就分文不值,因为赝品永远是没有投资价值的。
收藏书画除追求一些热门的画家作品外,一些相对冷门的画家作品也应该加以关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越是热门的画家,其假画往往也越多,所以如果书画投资者不是研究某个大师名家的专家,最好不要投资过于热门的书画作品,这时可去选择那些二三线名家的作品。
收藏时,如油渍、汗渍、茶渍和灰尘等,灰尘常吸附酸性物质、霉菌孢子,易使纸张酸化、生霉。黑、黄、红、紫等各种产生颜色的霉菌,产生的霉斑极难清除。
蠹鱼、烟草甲等害虫,往往能把书画蛀蚀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这样会大大折损收藏价值。纸张易吸湿,吸水后纸易生霉长虫、腐烂。
一般光源都含有紫外线,紫外线使纸张发黄、发脆。
1、对于那些没有装裱的书画应该怎样的保存,没有装裱的书画作品,不应该折叠在一起保存,这样的话,会在画中留下折痕,不仅影响书画的美观性,时间久了,还会从书画有折痕的地方发生断裂,应该将书画作品卷起来,用防水的塑料袋包裹起来,放到箱子或者柜子中,在箱子或者柜子的四角放上樟脑球,以防止虫蛀。而且,还要没过三四个月的时候将画拿出来,放到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去除书画中的潮气。
2、对于装裱好的书画应该怎样保存,有不少人觉得书画装裱后就万事大吉的,其实不然,如果保存不当的话,书画也是会发生霉变的。书画装裱后的作品,不应该马上的进行保存,应该在外面悬挂一段时间后,等装裱糊的浆糊或者水汽晾干后,在放入保险箱中保存。
3、保存的环境非常的重要,书画的材料一般是宣纸或者绢制品,很容易受潮,所以,书画保存的环境应该存放到干燥的地方;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纸张变黄、变脆,还会使书画的颜料变浅,所以,保存的环境应该避免阳光的直晒;书画保存的箱子或者柜子上应该避免摆放重物,以免压坏书画作品。保存在再好的地方,都要过两三个月的时间,选一个好的日子,通一下风。这样收藏的书画才能够长久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