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樊哈儿是范绍曾,字海廷,外号“樊哈儿”,四川大竹人,他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呼呼的。他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被招安后,当了个师长,1927年随杨森投了北伐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得到蒋的青睐和器重。武汉失陷后,蒋给他一个军的番号,委任其为八十八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
2、1942年范绍曾提升为第十集团副总司令,所遗军长缺位由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接任。这种明升暗降,夺去兵权的手腕使范绍曾大失所望。他一气之下,带着中将副总司令的虚衔,称病回重庆去了。抗战胜利后,范绍曾对打内战无兴趣,去上海成立“益社”自任董事长,在经济上对苏北解放区和中国民主同盟有过资助。
3、1949年9月被委任为国民党重庆挺进军总司令,在大竹、渠县成立11个纵队。12月份在刘伯承的感召下,毅然率部起义,全国解放后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体委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1、历史上的宋江是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
2、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宋江投降后成为征讨方腊的马前卒。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江苏地区,后被张叔夜设伏。
3、历史争议:宋江是否出征方腊起义军,史学界有争论,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据《三朝北盟会编》等书记载,宋江被招安以后是随童贯征讨方腊的,宋江当时的身份是裨将,和他一同征战的将领有刘延庆、刘光世等人。但是据《宋史》记载,宋江并非被朝廷招安投降,而是战败而降,而且张叔夜仅用千人就打败了宋江,可见宋江的实力不可能被派去征讨方腊的百万大军。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则提出了“两个宋江”论,他表示“五月就擒的宋江乃草寇宋江,而四月到六月平定方腊起义的却是大将宋江。”所以“草寇宋江”和“讨伐方腊的宋朝大将宋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4、宋江的结局据《宋史》记载,宋江战败后向宋军投降,但在海州城一直流传有宋江被张叔夜杀害葬于白虎山中的传说。
1、嬴政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刘邦
布衣皇上---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3、刘秀
允冠百王——汉光武帝刘秀
汉世祖,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这种思想加儒家思想加深对国人的统治。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说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4、杨坚
圣人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其创造的“开皇盛世”大家都知道的。
5、李世民
盛世明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唐朝第二代皇帝,唐王朝创建者唐高祖李渊的次子。
李世民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16岁从军,雁门关护驾,18岁随父起兵进占关中,24岁平定天下。唐初统一战争的六大战役,李世民亲自指挥了其中的四个,对唐王朝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唐高祖李渊亦被迫退位,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亲历了隋王朝被农民战争所埋葬的过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李世民统治时期,勤于理政、从谏如流,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贞观一朝“主明臣贤”的风范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效法,史称“贞观之治”。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6、武曌
千古女帝---武曌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赵匡胤
士兵皇帝---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8、勃儿只斤·铁木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勃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9、朱元璋
大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幼时贫困,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10、爱新觉罗·玄烨
开创盛世---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1、那是在那个时代里,儿女们是没有婚姻自由的,从出生时的娃娃亲还有掌权的大人们的抢婚、逼婚,这不是一个两个有情人所能改变的。
2、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後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後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1、天然海贝。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主要使用于中原地区,后逐步被金属货币取代,单位为朋,每拾枚币为一朋。
2、人工贝类石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贝、骨贝、陶贝、石贝等,被统称为人工贝类货币。
3、包金贝。公元前11世纪,商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于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形仿天然海贝。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
4、先秦货币。平肩弧足空首布、尖足平首布、三孔布、锐锋刀、截首刀、直刀、圆孔圜钱、方孔圜钱。
5、秦汉货币。秦半两,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以秦币为全国货币,秦半两成为与上币黄金对称的下币,铸行全国。
6、两汉货币。榆荚半两、三铢、武帝五铢、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东汉前期五铢、剪边五铢、董卓五铢。
7、晚清纸币。清代晚期,交通畅达,商业繁荣,民间资本活跃。除官钱局发行钱票投人流通外.民间各大钱庄和商号也纷纷发行钞票,当时称之为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