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骂人的文言文
骂人的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5-05-25 14:42:42

一)骂人的文言文

1、汝等鼠辈,穷极龌龊之能事。

2、鸿鹄之志,安燕雀能知?

3、前事不咎,今日之事则可恶也,而令吾所气愤。

4、愤也,小憩者,非止吾也,何也点而言之?

5、况乎余尚未失神,其冤枉也。

6、若真有能,何也伏于案上之学子者多于半者?

7、汝有何能?

8、汝彼娘之大去老妪,若非吾之留去操之在汝,今日言吾之阖眼小憩,定当顶不少于两三句。

9、尔无颜吾奈尔何?

10、尔等狗彘鼠虫之辈焉与我并列之

11、不足与谋!

12、厌汝者十者多有六,汝良乎?其数可见也。

二)楚人隐形文言文翻译

1、译文: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 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

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

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经过一整天,(妻子)于是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楚人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进了县衙门。县官知道后,楚人把事情的原委说给县官听,县官大笑,放他走了。

2、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4、扩展资料:

(1)启示: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企图不劳而获;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追崇,要看清事物本质。

(2)意义:批评了那些死读书,完全相信书本而自己却不动脑、没有主见的人。

(3)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总结:楚人是一个愚蠢、自私、总想不劳而获的人。我们不要向他学习,要脚踏实地,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崂山道士文言文

【原文】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 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 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 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 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 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 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酹,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 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萧管。歌毕,盘旋而起, 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 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 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 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 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 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令阅两三 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 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 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 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 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 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 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 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 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 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 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 术,以迎其旨,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 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四)清代有哲理的文言文句子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五)人有卖骏马者文言文翻译

1、译文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人们不了解这匹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2、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