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雀鱼烂尾病初期时,可在水中加入盐或黄粉进行药浴治疗,基本三次即可痊愈。
2、若病情已发展至中期,可用红霉素、黄粉、庆大霉素等进行药浴治疗。
3、若孔雀鱼的尾鳍两侧、背鳍、尾柄都出现腐烂就到了中晚期,可用低浓度高锰酸钾进行药浴治疗,或者去购买专门的药物进行治疗。
1、首先是可以把水质调节成弱酸性的一种物质,懒人叶。懒人叶也叫榄仁叶,是一些天然的树叶自然落地,一般都是人家收集过来,然后拿出来卖的。懒人叶大概用了一个月左右之后会慢慢的溶解在水里,所以就要添加新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使用了之后鱼缸的水会变黄,但是这个不会对观赏鱼有任何影响,只是观赏性的问题而已。
2、另外一种调节水质的是,珊瑚骨,这种物质是可以把水质调节成弱碱性的。像孔雀鱼这样比较喜欢弱碱性的观赏鱼,那么可以适当的在鱼缸的过滤槽里面添加珊瑚骨。市面上大部分的珊瑚骨也都是天然的珊瑚,然后老化之后留存下来的。既然是天然的东西,所以也就不会对鱼缸的水质有什么副作用。
3、珊瑚骨和懒人叶使用方式不同的是,懒人叶是直接放在鱼缸的水里面,而珊瑚骨更多的是放在过滤槽里面,和其他的滤材混合在一起使用。而且珊瑚骨它可以使用的非常久,不会像懒人叶一样使用了一个月左右之后就溶解掉了。
1、饲养鱼缸:孔雀鱼的鱼缸要清洁和消毒,消毒是采用沸水消毒法,消毒既彻底,还没有化学药物消毒后遗留的的问题,同时还是最环保的方法。
2、养水放水:养水是将自来水静置3到5天,将水中氯气挥发干净,然后将水加入消毒后的缸中,加入硝化菌,再加入鱼、虾尸体做硝化细菌的食物,用水妖精连续充氧24小时即可。
3、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水质不宜控制容易发病,密度过小,缸大鱼少,子鱼不用抢食会导致兴奋度和运动缺乏,从而到影响生长速度,合适的饲养密度非常关键。
4、水温控制:缸中的水温稳定在22到26度之间(所有的热带鱼都可以适应这个温度区),成鱼一般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鱼则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
5、饵料投喂:新鱼入缸后当天不要喂食,等鱼恢复了后在喂食,饵料吃不完的应及时捞出来,鱼儿进食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同时随着鱼龄的增长不断增加饵料的品种和喂量的调整。
6、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儿的生长情况,在新鱼入缸之前,必须将缸中的水质控制好,比如鱼缸的水循环、过滤系统等,最好是养殖一些水草。
1、搭配合理:首先要确保孔雀鱼与草两者足够的生长空间,即鱼与草合理的搭配空间。
2、温度适宜:水温不可超过28℃,25-26℃为最隹,以免水草或孔雀鱼新陈代谢过旺而影响水质的变化。
3、草的选择:应选用的水草以生长相对缓慢及占用空间较小的品种,底砂不要太厚,最好是能适应中性砂的水草品种。
4、水体深度:养殖水体深度最好不要超过35厘米的水草品种,以免影响孔雀鱼正常的发育生长。
5、密度控制:鱼只数量切记不要过多,引起水质跌酸太快从而影响孔雀鱼正常之生长。
6、定期换水:必须保持一定的换水频率,以保证草与鱼两者的共需性,至少保证每周1-2次。
7、合理配置:过滤系统最佳方案为采取底滤,保证强大而有效。
8、精选饵料:注意少量多餐,饵料不宜喂食过多活饵(如丝蚯蚓),以免钻入底砂后引起水质动荡。可以以饲料为主,活饵为副或以丰年虾为主,饲料为副等。
9、增加溶解氧:虽然水草有正常的光合作用可以给我们水族箱带来些许氧气,但水草产生的氧气量非常少,到了夜晚由于缺少了光照,反过来还会与孔雀鱼互相竟争氧气的供给,故,注意给水体增加溶解氧,不可将溶氧问题全部指望在水草上。
10、充足光照:草缸为了草的生长,所以光照充足,环境色相对较浅,给孔雀鱼体色带来的影响要有所预期。
1、首先要养好孔雀鱼,需要先养水,准备一个合适的鱼缸,里面安置好过滤装置以及增氧装置,要为孔雀鱼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养孔雀鱼的水分需要经过充分的晾晒。
2、孔雀鱼生存的适宜温度是22-26摄氏度,通常水质是偏弱碱性的,PH值在7-7.3之间。其次是缸内的清洁,前期换水需要勤换,待幼年孔雀鱼长大后可适当减少换水周期。
3、最后是孔雀鱼的饵料选择,幼年孔雀鱼可以给一些细小的水蚯蚓,人工饵料等,使幼鱼摄入充分的营养,成年孔雀鱼主要以活饵、水蚤、人工饵料等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