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元宵佳节,融合天气”,但李清照已经开始担忧了,怎知会“无风雨”,这是经历过痛苦,经历过颠沛流离而得到悲观心理。最后,虽然好友前来相邀,但心情低落的李清照还是拒绝了。
2、李清照回忆汴京的元宵节,那时的她还是青少女,她佩戴上漂亮的头饰,穿戴得整整齐齐,前去游乐。然而昔日的繁华已然不再,曾经的少女如今也老了,容颜憔悴,也对外面热闹的街市没兴趣,不愿出去见人。还不如躲起来,听别人的笑语,李清照虽然不想出门,怕见外面的场景会让她想起昔日的忧伤,但她也怀念汴京的繁华世界,想在今夕的热闹中重温旧梦,这种矛盾心理就导致了她选择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3、《永遇乐》整首词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李清照内心的痛楚,从今日元夕的哀怨,到回忆中汴京欢乐的生活,再回到眼前的憔悴,凄怆之情,令人悲绝。
1、李清照是女的。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2、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她所作的词,前期大多都是写悠闲生活的,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3、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