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里蛙声和玉笛!百只蛐叫伴洞箫。
2、到了陌生的地方,无所依靠时,只要听到蛙声一片,心里就踏实了。
3、怀念儿时的星空,怀念那些年的蛙声。
4、十里蛙声和玉笛,万马嘶鸣啸西风。
5、十里蛙声和玉笛,半池莲花映绿水。
6、蛙蝉鸣,盛夏始,共赴一场夏日之约。
7、月明星稀,蛙声一片。
8、晚上,青蛙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
9、我似乎听到了虫鸣鸟叫,似乎看到了满天星斗……啊!春天的脚步近了。
10、举头看明月,低头听蛙声。
1、郸物防虫,比如倡导培养青蛙和益鸟,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使用量,也能保护青蛙。
2、宣传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倡导绿色文化,比如农家有机肥的优点等,可以减少化工肥料的投放量。
3、人们可食用的必须是商品化的牛蛙等,而青蛙身上有思鳗绦虫,不利于健康,可以从这一点宣传不要捕杀它们。
1、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肩带固胸型,椎体参差型,荐椎横突柱状;指趾末端二骨节间没有间介软骨。鼓膜明显隐于皮下,皮肤光滑或有疣粒。舌一般长椭圆形,后端大多具缺刻。
2、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 000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1、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2、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肩带固胸型,椎体参差型,荐椎横突柱状;指趾末端二骨节间没有间介软骨。鼓膜明显隐于皮下,皮肤光滑或有疣粒。舌一般长椭圆形,后端大多具缺刻。
1、青蛙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补虚之功效。常用于水肿,膨胀,黄疸,虾蟆瘟,小儿热疮,痢疾,疳疾,劳热,产后体弱。
2、青蛙常栖于池塘、水沟或小河内。产卵季节3-6月;蝌蚪体形大,灰绿色;尾较细弱,有斑纹,尾端尖;角质颌适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3、习居于有莲花的池塘内,平时多匍匐在荷叶上或居于较大的池塘内或湖边。产卵季节4-6月。蝌蚪后肢发育良好时,全长38-45mm;尾端尖细,口角及下唇乳突。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