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看,和田玉有着非常明显的油脂光泽,在自然光下会反射出一种自然滋润的色泽。
2、然后摸,所有天然玉石的表面,都有一种冰润自然之感,和田玉也同样如此。
3、最后划,天然和田玉的硬度特别高,可以用尖锐的利器在其表面划一下,看看是否有划痕,真正的和田玉表面不会出现明显的划痕。
1、挑选和田玉原石主要看其质地、颜色、光泽等方面
和田玉的质地细腻、玉肉如凝脂的这样的的玉石为品质最佳。其次,优质和田玉要求色纯、色正,少杂色;另外同样重要就是玉料要够温润,呈很强的油脂光泽。最后,形状很大程度决定原石的价值,因为玉器雕琢多是随形施艺,原石以块状、片状最佳,水滴状也是很好。
2、和田玉原料还要辨真伪
和田玉真伪辨别是最重要的环节,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认真细致的洞察力。从原石本身的质地、油脂度、硬度、比重等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判别。正宗的和田玉原石中的佳品,均应质地细腻、纯洁,灵光内蕴,温润,通透而不失含蓄,无论有无二上色皮壳,均可明显观察出周身的自然毛孔。
3、尽量坚持以购买明料为主
对绺裂脏瑕不明的和田玉原料原石要慎之又慎,因为器皿物件用料大,价值较高,一但失手,损失非同一般。
1、油润度: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谓的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
2、密度:这点很难掌握,也很难用文字描述。一般用侧弱光看结构,说不见结构是夸张了,只有假料不见结构。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内部的结构,当然,是越细腻越好。
3、色泽: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发闷,假如还能不闪青就完美了。把玉放在洁白的纸上,看白玉很有效的方式。不是一定要跟白纸去比,至少感觉到它真实的颜色了。碧的青的最好让人感觉鲜艳。在文化传承中,玉总是跟白联系在一起。同等情况下,白玉的确比较畅销。玩皮色的,尽量选巧色,白玉上面带巧色就更好了。
4、纯度:干净是选择产品的第二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巧雕除外)。这个相对容易辨别,争取室外肉眼难以发现。实在没法避免的,力争正面或者要部位没有受到影响。
5、型(雕工):包含外观,工艺,大小。外观,联想一下生活中各种美的器物形状,引申到玉器也是一样。比例得当的玉器,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相反歪瓜裂枣的外形总是禁不起时间的考验。
1、料子要好。
买块玉,有的买回来还没盘油就往外冒,有的买回来怎么养都不出油。这里要说的是,只要是真玉,真正的透闪成分和田玉,都会有油性(或出油的天赋)。村子那头石板路上的块块青石都能被磨出了包浆,你要买的是阿料巴料蒙料或者干脆是块砌房子的石头疙瘩,理论上也能盘出油,就是时间可能要特别久。
2、贴身戴。
玉石跟别的藏品宝贝疙瘩脾性有点不一样,要老戴着而且最好是贴身戴,要老上手盘,“人玉互养”不是杜撰出来的,有科学依据,所以宝玉养人有灵性,越沾染人的温度与肌肤越是宝光氤氲,时间越久,润度油性也就越强烈。
3、多用水泡洒。
刚买回来的料子,大多玉友都会用清水泡一泡,刷子过一遍其实主要是清除玉料凹陷处上的污垢脏泥;另外这样做也是防止玉料脱水,“补补水,上上油”,对玉料的润度提升有好处。
4、羊油裹。
如果觉得用水泡不过瘾不明显,试试羊油疙瘩吧。这种貌似老土的方法,其实还蛮有用,维族当地的老玉人以前常用此法涨玉料的油气。
据说是最好用羊身上尾巴处割下的油疙瘩团,出油效果会更好,把买的玉料放在里边裹好,放他个大半年到一年,到时候拿出来再少微盘一盘,玉石的油性就出来了,再发干的料子据说此法都有效,不妨一试,就是时间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