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士”最早是官名,博士的主要负责是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博士”一名始见于战国时代,许慎《五经异义》中记载:“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
2、在汉朝,博士多是博学多才之人,例如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汉文帝召为“博士”;董仲舒从小勤奋好读,学识渊博,被汉景帝举为博士。到汉武帝时釆纳公孙弘的建议,于《易》、《书》、《诗》、《礼》、《春秋》每经设置博士一人,称“五经博士”,博士于是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典的学官。
3、西汉按照“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标准,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选用博士。到了东汉,选任博士还要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4、魏晋以后,称精通某一专门职业的人为“博士”,如任用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管宫廷礼仪I任用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管宫廷祭祀享宴乐舞;任用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t任用精通天文、星历、卜筮之术的人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历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专门掌管天文、历法、占卜等事。
5、到了唐代,在国子监的国子、太学、四门、书、律、算等六学中各置博士一至三人,从正五品到九品不等,按照不同学科传授学业。在太常寺还设置有引导礼仪的太常博士和教授医术的医博士、针博士等。此外,还有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以及府学、州学、县学博士等名称,都是教授官,但是不同于中央官学内传授儒家经典的学官。
6、到了宋朝,尊称有某种技艺或从事某种专业的人为“博士”,犹如后世的师傅。如《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就是称卖茶的伙计为茶博士。又称卖酒的人为酒博士,磨工为磨博士。
7、唐诗中提及“博士”的诗句有刘禹锡《寄杨八拾遗》:“为谢同僚老博士,范云来岁即公卿。”张籍《赠令狐博士》:“久为博士谁能识,自到长安赁舍居。”
1、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久旱逢甘霖: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3、他乡遇故知:他乡遇故知,是一个古代成语,指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得意失意诗》八卷。
4、洞房花烛夜:洞房:新婚夫妇的房间。花烛:旧式新婚之夜,洞房里点花烛,上面多用龙凤图案等做装饰。洞房花烛一词出处是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也不胜牧举。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咏道:“甲等高闼,洞房结阿阁。”北周瘐信有《三和咏舞诗》,诗曰:“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唐朝诗人宋庆馀在《近试张水部》诗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更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
5、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īn bǎng tí míng,意思是指科举得中。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1、骚客,意思:诗人、文人,骚客,狭义为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另外在古代历史上有一贬黜流放的官吏,位名为屈原的诗人创作了《离骚》,故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2、骚人,指诗人,骚人墨客,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骚”原指《离骚》。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古代的圣旨是金黄颜色的。
2、扩展阅读:人们在想象的中的圣旨是黄金黄色的,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圣旨的颜色往往是绸缎做成的,它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甚至上所写的字更是五颜六色,有红色黑色还有蓝色绿色的这些颜色.
1、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学士,举人相当于现在的硕士,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
2、古代的科举考试就相当于现代的高考,规模很大而且非常严格,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读书人,古代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名言,可见读书在古人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科举考试分为很多,有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殿试是最高级别的,由皇帝监考,通过了殿试的就可以被称为进士,进士一般会在京城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