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教育是幼师利用各种方法,有系统、有计划、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其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2、学前教育专业是针对0~6岁学前儿童的一种教育,在大学里,这个专业主要分设在教育学院。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1、学前教育专业还是不错的。因为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国民素质教育,而幼儿教育做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所以现在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不过学前专业最主要的就是要爱小朋友,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才可以学习这个专业。
2、同时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时间去从事,前期的工资可能不会太高,但是双休,国家法定节假日会休息。总体来说看自己的追求吧。如果追求高薪,可能这个不太适合,如果追求一份责任与事业,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
1、每天必须准时到园,不允许迟到、早退,没有特殊原因不允许请假(请假须经教务办批准)。
2、不允许穿高跟鞋、拖鞋,不允许戴首饰、胸针等,头发必须扎起来,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和过于暴露的衣服。
3、在园期间把手机调为静音,带班时不允许打私人电话、玩手机、拍照(为做材料可适当拍一些素材)。
4、不允许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5、在园期间不允许用家乡话进行交流。
6、不吃幼儿零食,不用幼儿用品。
7、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8、带班期间不允许串班、聊天。
9、在园遇到问题必须及时和带班老师沟通。
10、每周需把下周的计划安排好。
1、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2、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学前教育基本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内在地包括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内容传授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