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月的宝宝在室温20度的房间内最好穿两层针织童装,贴身的针织童装最好还是选择连体衣。
2、这样能保证宝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露出肚子和腰部,以免受凉感冒。同时宝妈要注意房间的湿度合适,避免宝宝上火或者起湿疹。
1、少吃多餐
要注意的是,少食多餐不能理解为可以频繁进食,不断的食物刺激会打乱人体正常的消化液分泌规律,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一般来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均衡营养、三餐定时,确保每餐不过量,在饥饿时适量加餐,这种“少食多餐”还是很有好处的。
2、餐后一杯细体茶
喝水提升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消耗脂肪、改善体质和皮肤、提高免疫力等效果,而细体茶更是能从三大维度解决肥胖,减少脂肪堆积,做到瘦身的同时还美颜。产后两个月的新妈妈在饭后一小时来杯细体茶不仅简单方便,更能有效瘦身。
3、产后瑜伽
产后两个月通过瑜伽练习不但可瘦身,而且增强会阴肌肉的弹性,促进子宫收缩,预防子宫、膀胱、阴道下坠,并使子宫恢复正常位置。产后两个月练习瑜伽是促进骨盆腔血液循环的运动,不论是自然生产还是剖腹生产。因生产方式不同,产后恢复情形也不尽相同,可依个人体质逐渐开始练习,产后瑜伽的诸多动作中均有苗条身材、保护内脏及柔软肌肉,增加弹性的功能。
第一,持续低烧一般是近期出汗多引起的,低烧也有可能是属于典型的阴虚火旺的表现,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滋阴降火的药物治疗。
第二,感觉发低烧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是否真的发烧,有的时候是一种感觉,实际上根本没有体温升高,用体温计测以下,37.2-38.0为低烧范围,如果持续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
第三,引起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烧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有:全身慢性感染、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等;二,慢性局部感染:如作为病灶的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龈齿等;三,肿瘤与变性病:如癌、肝硬化、何杰金氏病、白血病;四,胶元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样关节炎、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精神性发热。
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宝宝有一段时间吃奶的量很多,就好像是突突的长,衣服也开始变小了。据医生讲,这就是孩子的猛涨期。孩子的猛涨期从出生后第四天就开始出现,途中再间隔一段时间,再出现。
两个月宝宝猛涨期症状:
1、奶量大增:宝宝猛涨期最明显的表现是比以前更加频繁的进食,宝宝在这一时期的奶量大增,并且吃奶时间明显延长,有时往往会隔一个小时就要吃奶。
2、脾气暴躁:宝宝在猛涨期往往会因为胃口大好,妈妈没有及时喂奶而变得烦躁不安,尤其是在吃奶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着急,可能还会呛到。
3、夜醒次数增加:这一时期的宝宝夜间需要喂哺的次数也可能会比较多。这些都不是病态,注意保证孩子进奶,适当安抚就可以了。
1、香菇鸡汤。准备料酒1大匙,精盐1小匙,味精0.5小匙,土鸡腿300克,香菇30克,红枣10克,生姜1小块。做的时候土鸡腿洗净剁小块,汆烫后捞出;香菇泡软、去蒂,红枣泡软,生姜洗净拍松。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倒入料酒,再加适量清水,烧开后用小火炖1个小时。最后放精盐、味精调味,拌匀后即可。
2、猪杂粥。猪肝猪腰分别切好,用清水浸泡,水里加些料酒去腥。猪肉剁成肉末用少许盐和油腌制。用砂锅将大米熬成一锅米花粥,放姜片,倒入油,再倒入猪肝,煮开后再煮2分钟,然后倒入猪腰和猪肉末,用勺子打散,大火煮开再煮3分钟,出锅前加入盐、生抽调味,撒上胡椒粉与小葱花,淋香油即可。
3、韭菜炒虾仁。虾肉洗净,沥干水分。韭菜择洗干净,沥干水分,切成2厘米长的段;葱择洗干净,切丝;姜去皮洗净,切丝。炒锅上火,放花生油烧热,下葱、姜丝炝锅,炸出香味后放入虾仁煸炒2-3分钟,烹料酒,加酱油、盐、高汤稍炒,放入韭菜,急火炒4-5分钟,淋入香油,加味精炒均,盛入盘中即成。
4、山药排骨汤。准备排骨500g,山药半根,枸杞适量,胡萝卜一根,生姜适量切片,料酒1茶匙,白醋几滴,八角一个,盐适量。山药洗净,削去外皮,切成滚刀块备用;胡萝卜同样切成滚刀块。放半锅清水,放入洗净的排骨,用大火烧开,此时汤面会出现一层泡沫,这就是被煮出来的血水,关火,把排骨捞出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