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2、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3、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4、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1、重阳糕,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传统食俗,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阳糕,还要加入枣子、栗子为馅料。因为重阳节人们会有登高避祸的习俗,而“糕”与“高”同音,所以在重阳节的时候,重阳糕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食物。
2、糍耙,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糍耙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需要注意的就是,糍耙虽然很美味,但是千万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会消化不好,对身体有损害。
3、牛肉,重阳节也有吃牛肉的习俗。作为温性食品老年人在秋季食用正当时。新鲜的牛肉,营养价值丰富,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在秋天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牛肉,满足人们“贴秋膘”过寒冬的愿望。
4、螃蟹,重阳佳节正值九月,秋菊飘香,螃蟹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正是食蟹的大好季节。时至今日,阳澄湖的清蒸大闸蟹闻名中外,在港澳台各家大餐馆里,均被列为九月时令佳肴,极享盛誉。螃蟹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养筋活血作用的食物,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是不能一次性吃太多。
5、菊花酒,重阳还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据说喝了菊花酒会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有许多人会在重阳节的时候喝菊花酒,来寻求一个好兆头。
1、(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3、(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1、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代陶渊明,后人效仿,遂有重阳赏菊饮宴之俗,北宋时,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2、登高望远,重阳节又名“登高节”,九月初九正是天高气爽之时,适合登高望远,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1、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2、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如此美的景色,我们也不要错过,九月九,一起登高赏景如何。
3、人生易逝好年华,忘却江湖过家家。竹映南窗饮淡酒,菊花绽放喝浓茶。一杯吞尽烦恼泪,三碗吃光哈蜜瓜。莫计生活风雨事,山溪安坐钓鱼虾。九九重阳节,祝君悠闲平安吉祥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