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诵,感受语言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阶段的小古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读诵既能让学生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又能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日积月累,还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小古文教学时应重视读诵积累,让学生在读诵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古文的韵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
怎样的读诵能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进入到文言文美妙的世界中去呢?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进行熏陶,让学生感受小古文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小古文与我们的语言习惯不同,深奥难懂,刻意地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字词句的意思,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小学阶段可以采取不求甚解的读诵法,不必关注个别字词的意思;还可以采用想象读诵、分角色读诵等多种方法,如读诵《两小儿辩日》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两小儿进行辩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俗语道出了小古文的学习方法。可见,读诵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是理解文意、思想的前提。
2、问思,掌握学习方法
高效提问能开启思维之门。有一定深度和挑战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静思细想,学生的思维会经历“愤悱、碰击、迷茫、开朗”的过程。最终,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提升。
问思,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教师点拨问,学生思考和回答;二是学生质疑。小古文教学中,对字词的理解可以先由学生质疑,通过查找资料、同学互助、向教师请教等方法解决。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学生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对于文意、主旨、精神等方面的理解,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采取教师点拨问、师生共同质疑的方式完成。教师的点拨问也是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一种示范,让学生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从而打开思维之门,理解文本的意图。如《两小儿辩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开始提问:“两小儿的观点各是什么?两小儿的观点为什么会有所不同?辩的结果如何?”学生在“提问—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就可以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追问人物形象:“你认识了怎样的两小儿?”会问、能思,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提升。
3、悟仿,提升情趣能力
悟,即悟出文章思想,悟出人物形象、精神,悟出道理……仿,即仿写,情景再现,也指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悟仿,能让学生从小古文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延伸。可主旨探究;可语言比较;可人物形象比较,如教学《菊》,可以延伸到《荷》,两者进行比较阅读;可情景再现,如学习小古文《芦花》中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这两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口述一下这样的美景,然后再配以视频再现相关情景;可补白、仿写,如学习《杨氏之子》中“此(杨梅)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学生可以进行思维冲浪,将其仿写成“未闻金橘是夫子家果”“未闻章鱼是夫子家鱼”……最终都能达到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4、读诵、问思、悟仿能有效地让古色古香、纯朴典雅的小古文真正走进学生的思想深处。不过,小古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地方。
三年级数学学的内容如下:
上册:
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下册:
1、位置与方向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统计
4、年、月、日 (一年有十二个月,七个大月,三十一天)制作年历
5、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小数的初步认识
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读书卡这样制作简单高效、好操作:
1、准备好卡片,区分好画画和写字的区域。(如果是有图画的卡片请忽略此条。)
2、写字区域:读完这本书,有哪些好的词语或句子印象深刻?摘录下来。为以后习作积累好词佳句。
3、写字区域:书中的人或事物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或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一写下来。
4、写字区域:现实中我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是如何做的?读完书后对于我以后做这种事有何启发?一一写下来。
5、写字区域:用三句话总结这本书给我的收获。
6、卡片的绘画区域画上和书的内容有关的图案。
1、星期天,爸爸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放风筝。
2、我们来到草坪上,天上已经飞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有棕色的老鹰,有五颜六色的蛇,有绿油油的虫子,还有蓝色的三角形风筝呢!
3、我们带了一个蝙蝠风筝,翅膀两边有两点橙色的小点,眼睛大大的,看起来它十分紧张。这风筝,有“恐高症”吧?我才放上去一会儿,它就已经吓晕了——翻了个跟头直往下掉。我耐心地拉着线,慢慢引着,好不容易才把风筝放起来。正当我得意的时候,一不留神,左脚却陷进了泥坑,动弹不得。我大叫:“爸爸,SOS!”爸爸立马赶过来,把我从泥坑里救了出来。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这时,爸爸问我:“风筝呢?”咦,线已经垂在地上了,我的胆小风筝呢?我向四周张望,原来挂在树上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风筝拿下来了。
4、虽然放风筝的过程一波三折,但今天玩得可真开心啊!
1、荷花课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2、词语解释:
清香:清淡的香味。
冒:向外透,向上升。本课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显出来的意思。
饱胀:形容饱满而鼓鼓的。
破裂: (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扬。
飘动: (随着风等)摆动;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