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面楚歌历史人物是项羽。
2、当年项羽被刘邦的人围困在垓下,汉军的将领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那边的军心,故意让士兵们唱楚人的歌。项羽等人在听到楚歌之后,心中不禁又悲又惊,完全丧失了心中的斗志。
3、项羽被韩信率领的汉军团团围住,被困在了垓下,他们眼下面临的是弹尽粮绝的绝境,再加上汉军的十面埋伏,楚军几乎是没有突围的希望了。谁曾想这个时候,韩信又想了个主意,给项羽的军队造成了致命的一击。
4、入夜时分,韩信教营帐里的士兵们唱起了楚歌。这个时候,楚歌从四面八方响起,项羽听了之后心中大惊。他听到家乡的歌声从汉军军营里传出来,误以为楚军都投降了刘邦。心中的希望跟斗志顿时消弭了大半。如今人们习惯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来形容人在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时的绝望和无助。
1、七步成诗说的是曹植。
2、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3、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3]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4、
1、马摘星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历史原型,但她的母亲屏芫公主的原型应该是唐昭宗之女平原公主,后下嫁给李茂贞之子李继偘,史书并没有记载他们有女儿,所以马摘星不是真实存在的。
2、马摘星,电视剧《狼殿下》里的角色,由李沁饰演,马摘星是后梁奎州城主马瑛的女儿,生性洒脱、喜欢结交各地朋友,她年少时与渤王相识,成年后又被他所救,两人情投意合,经历各种磨难后终于在一起。
1、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是孝恭孙皇后。孙若微是《六朝纪事》中女主的名字,不是孝恭孙皇后的真名。孝恭孙皇后真实姓名不详,只知道她是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为外貌秀丽而被相中选入宫中,后来她嫁给了朱瞻基,但那时候她还是只是个嫔,正妃是胡氏,也就是后期的胡皇后。等到朱瞻基登位成为皇帝,孙氏也只是被奉为贵妃。
2、孙若微的原型是孙氏,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她的来历其实和大多数的宫廷剧一样,出生于小门小户的官宦之家,她的父亲仅仅是一个五品的小芝麻官,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官宦家庭的一个小女子却在进入皇宫之后,历经明朝六代君主,成为了明宣宗朱祁镇一生的挚爱。
1、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刘禅!
2、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3、刘禅(shàn)(207年-271年)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