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液,在马拉松前30分钟左右进行补液,300-500ml即可,也能补充能量,延缓脱水症状的发生。在马拉松比赛前半小时不要大量饮水,那样做可能会加大岔气或尿急的风险。
2、饮食补充,跑前1-2小时 马拉松通常在上午进行,因此在马拉松跑前的1-2小时,要吃早餐,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健康脂肪,如: 全麦意面搭配奶酪和蔬;燕麦片搭配水果和坚果;希腊酸奶、水果、坚果以及燕麦;花生酱以及三明治;面包、煎蛋卷以及蔬菜。 跑步15-30分钟前 由于马拉松比赛持续时间长,因此这时可以再适当吃一些体积小的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来补充能量,如香蕉、酸奶、巧克力等,还可以补充能量棒或是能量胶用来补糖,可以有效提高耐力。
1、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北马赛)是有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认证。
2、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AIMS)备案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首次举办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比赛由天安门广场出发,经西单、五棵松至古城最后折返回天安门广场,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参赛,但是遗憾的是受规模和影响所限,水平并不算很高;1983年,比赛线路更改由工人体育场出发,经建国门、天安门、公主坟至外语学院回转至公主坟,经象来街、和平门、崇文门、建国门回到工人体育场并就此沿用至1998年;1984年以后,随着名气的渐响和主办方的经验渐多,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选手前来参赛,北马赛的水平也稳步走高;1986年,日本选手儿玉泰介跑出了2小时07分35秒的当年度世界最好水平,也创造了此后尘封27年的北马赛男子项目的最高纪录
3、1989年,首次设立女子马拉松,并有19名女选手参加;1990年,第十届北马赛黎叶梅以2小时32分14秒为中国选手首次摘走了女子组桂冠;1992年,第十二届北马赛。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选手报名参赛。女马名将谢丽华跑出2小时28分53秒夺冠,就此开启了中国女选手长达22年的冠军路;1999年,恰逢建国5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比赛起点重回天安门广场,一路沿西长安街、金融街、钓鱼台国宾馆,途经中关村到达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结束。
4、2008年,北马赛为突出北京奥运特色,路线规划上出现了鸟巢、水立方和奥运北场馆区等奥运场馆的身影;2009年,北马赛由天安门广场出发,途径金融街、钓鱼台国宾馆、昆玉河、知春路、学院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新老北京的主要地标性建筑形成成熟的路线;2011年,首次将“为慈善而跑”的新运营模式引入中国,为北马赛注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精神内涵;2013年在竞技成绩上取得了历史突破,埃塞俄比亚选手的托拉?沃尔德格贝里尔以2小时7分16秒的成绩打破了2小时7分35秒的赛会记录。2015年,在预报名阶段就刷新了国内全程马拉松的新纪录的超6万人报名,最终经过抽签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名选手从从天安门广场出发途经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跑到了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中心区庆典广场。
5、如今,已过而立的北马赛已发展成为中国田径协会市场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单项赛事,具有国际影响的传统性国际赛事,并一举跻身于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之列,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北马赛的火爆必将年甚一年,不过话说回来,初秋,在北京最美的季节,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的邂逅,如此美事,不火爆都难啊。
1、马拉松(Marathon)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2、2019年10月12日,维也纳的普拉特公园里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跑出了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最终成绩不会得到国际田联的官方认可。
3、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其他体育项目,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一块地,要么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圈,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4、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其他体育项目,只有同等选手才能同场竞技,业余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与专业运动员pk,而马拉松赛不同,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
5、马拉松的魅力显然不止两个,但不可否认,正是开放与包容这两个原因,让马拉松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