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面对经济全球化催生的贸易全球化、风险全球化的局势,企业法务人员需要真实、客观地面对这一个既定的事实,不能再固步自封,不敢面对企业风险全球化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承认风险的存在,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其次,改变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惩戒措施。经济全球化下,知识产权成为了企业有利的一个竞争手段。但以往面对竞争对手侵犯自己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企业法务人员都保守地选择的民事诉讼来解决,很少采用刑事诉讼来解决。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企业法务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刑法的规定起诉竞争对手,从而打击竞争对手,维护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
再次,高科技企业、制造业等行业中的专利技术成为了支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成为企业资本的源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专利成为被侵害、被模仿的客体。此种情况下企业的法务人员就要利用专利权许可和诉讼的途径,保护企业的专利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经济全球化,利益驱动,资历雄厚的企业便有行业垄断行为,签订垄断协议,强制划分市场占有份额。面对如此不利的竞争环境,企业法务人员为了维护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可以启动反垄断调查程序,涉嫌垄断的企业一旦被证实垄断自会受到惩处,从而保护自己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另另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然而资源却是有限的。在这样一个矛盾中,企业的竞争难免会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而不当的竞争往往会给竞争对手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会导致竞争对手破产清算。因此企业法务人员就要充分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打击采取不正当竞争的对手。
同时,全球化竞争不仅仅是企业在参与竞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会参与到竞争当中去。当然国家竞争不会像企业那样的竞争,国家会针对其他国家对企业的补贴以及企业的倾销行为进行制裁,以保护本国的企业。由此,企业法务人员就可以利用国家的反补贴、反倾销打击竞争对手,保护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
最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企业法务人员在维护所在企业合法权益,应对风险的同时需要结合所在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可盲目采取措施,而要在充分考量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采取相应的行动,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1、加速经济增长方式。
跨国公司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生产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下,高新技术属于流动的全球财富,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当中具有一定标志性。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入驻跨国企业,本国企业以往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发生改变,建立全新的企业生态环境,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迅速蔓延并得到广泛推广,加速本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改变,提高本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
2、提高市场竞争力度。
受经济全球化大浪潮的影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机遇,在国际市场当中提高话语权与市场竞争力。我国在一六年的时候,货物进出口大约占全球的半分之十左右,在全球属于第二大进出口国。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庞大的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其他国家竞争的对象,加速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因此,通过倡导“一带一路”建立一个政治互信与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逐渐成为国际新秩序的引领者。
3、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相比较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相对完善,具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具有一定主导优势,发达国家的意识在国家规划的制定中着重体现。尽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当中处于弱势地位,在许多情况下只能够被支配,但具备后发优势。因此,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速度,对自身经济发展体制进行完善,改善国内经济投资环境,提高经济水平与实力,在国际市场当中增强竞争力度,由以往被动的状态向主动过度。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在产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的演进以及现代挤压结构的不断出现和转变。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有利于中国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差距。
(2)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力。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基于市场机制的国际惯例对国有企业的约束大大增强。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商品、资本、科技、劳动力等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为中国扩大出口、实施开放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4.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在海外投资、发展跨国公司和占领更多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管理国际化的浪潮下,没有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一个国家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加了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不仅取决于国内因素,也取决于国际因素。金融危机等国际经济波动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导机制影响中国。因此,由于缺乏有效的全球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国带来各种利益,还可能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动荡、失衡和危机。
(2)经济全球化将导致中国经济主权的弱化。它主要表现在:首先,国家主权受到特殊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协定,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超国家机构”凌驾于各国政府之上,限制它们的经济主权,并限制它们的政策和行为。第二,对外开放会给国家主权带来一定的弱化效应。第三,国际经济机制的建立为各国参与全球化确立了“游戏规则”。如果中国想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就必须遵守这些“游戏规则”。第四,国家经济主权受到新的国际生产和国际分工的威胁。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中国经济受到了无情的侵蚀,造成了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
(3)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难以控制其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分工成为可能。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金字塔的底部。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制约。
(4)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急于发展经济,环境意识薄弱,环境立法不完善,环境标准低,缺乏资金和相对落后的技术,发达国家利用虚拟人。
1、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特征会得到充分体现;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使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和民族冲突会更加激烈和尖锐;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
3、局部地区的民族摩擦、经济危机以及政治经济的震荡也极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扩展,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