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2、出处: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3、翻译:羊子曾经在走路的时候,捡到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就交给了她的妻子,她的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何况是捡到别人的东西来牟利,定会污损自己的名声呀。
1、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出自《后汉书·乐羊子妻传》。
2、《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3、清·张大复《如是观》二二:“自古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士不受嗟来之食,我怎留得你每”。
1、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饿死也不打破这个原则。
2、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喂”。
3、“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中的《不食嗟来之食》
1、不受嗟来之食: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的人。
2、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喂”或“哎”。
3、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