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更新时间:2025-05-24 11:38:55

Ⅰ.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教学目标:梳理文脉,理清结构顺序;聚焦文字,品味语言特色;读写结合,训练语段表达。

2、导入课题:有语,物有声。春光融融、绿叶沙沙、秋风瑟瑟,白雪皑皑,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深情的诉说,那么美好,那么诗意。我们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3、板书课题。

4、过渡:这是一篇处处有美感的说明文,我们开启寻美之旅。议一议——梳理文脉,理清结构顺序,这是一篇结构精美的说明文。

5、活动一:着眼全篇观内容层次,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研读课文,着眼全篇,梳理课文结构层次。交流,对话。

6、小结:这篇文章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开始,有序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等。可以说,全文层层深入,结构自然精巧,讲究说明顺序。

7、活动二:研读局部看段落铺展,研读课文的第6-10段,学习段落铺展的方法。交流,对话。

8、小结:第6段用一个设问句“总说”。 7-10段段首分别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提挈词“分说” 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总分结构,层次分明。分析四个因素时,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逻辑顺序非常严密,条理非常清楚。

9、活动三:剖析细节识段内构造,研读课文第11段,感受条理化的文段表达。交流,注意围绕“物候学研究的意义”这一中心内容,用“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等提挈词来结构文段。

10、小结:可见,不论是着眼于全篇,着眼于部分,或着眼于文段内部细节,我们都能感受到本文的表达特别有条理。整篇文章表现出精美的结构层次和严谨的逻辑顺序。

11、比一比——聚焦文字,品味语言特色,这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说明文。我们重点研读课文第一段。

12、活动一:品读赏析这段文字的语言表达之美。朗读,交流。

13、小结:这一文段有明朗的层次,有清晰的顺序,有丰富的表达,有生动的修辞,有精致的短句,有错落的句式……笔力深厚,生动优美。

14、活动二:比较阅读两段文字,从表达作用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

15、四季的景色,总是那么令人神往!春寒料峭的春天,沉睡的春姑娘在清风的吹拂下,渐渐地苏醒了。嫩芽儿悄悄从土里钻出来,带着泥土的清香,迈着轻盈的脚步,向世人展示着生机和活力!暑气蒸腾的炎夏,用那无穷的火热和直射的光芒,照射着万物,让翠绿剔透的植物沐浴着生命的光辉!丹桂飘香的金秋,到处是一片流光溢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看,田野里,沉甸甸的稻子好像在向老农弯腰致敬;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好似一盏盏灯笼映衬着园丁的笑脸……

16、雪皑皑的寒冬,浩瀚的大地穿上“银装”。人们在冰雪里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充分感受着雪景的快乐。啊,四季的景色真的是那么迷人!

17、交流:出示的文段重在表达作者对四季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第一段则不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而且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紧扣课文标题,用生动的语言反映了自然现象同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序地展开纷繁的物候现象,既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话题。

18、小结:记叙抒情类文本中的描写,其作用往往在于描写精准地传递了某种言外之意或传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呈现语言的美感。而说明文中运用描写则不一样。其目的是为了更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更好地展现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好地阐述文章的事理,揭示说明顺序等等。

19、过渡:前面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特别讲究分明的层次结构、严谨的逻辑顺序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细细推敲。

20、试一试——读写结合,训练语段表达,活动:读写结合,围绕“环境保护”这一话题,任选角度,运用所学,进行语段写作训练。具体要求:设问句领衔,提挈词铺展,总分结构,主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动笔写作,交流分享。

21、预设一:环境保护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第一,保护自然环境,即加强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等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矿或滥伐树木, 尽量减少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第二,保护地球生物,包括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维护生物多样性,濒临灭绝生物的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尝试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第三,保护人类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

22、预设二: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呢?首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资源,有了资源人类才得以生存,所以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如果自然环境遭受破环,那么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就会变得不理想。其次,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讲,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人类子孙谋福利的长远大事,不能为了要取得眼前的经济利益就去破坏环境。此外,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讲,环境保护体现了个人修养与素质,也表现了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

23、预设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人们的觉悟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要节约能源,禁止浪费。还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注重垃圾分类投放,加强废品回收利用。也可以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提倡绿色出行等等。

24、结语:《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意蕴丰厚、极具美感的说明文。它美在清晰的结构层次,美在严谨的行文顺序,美在丰富的说明方法,美在精致的段落写作,美在高雅的语汇运用……这是一次愉快而充实的寻美之旅。祝福同学们在语文学习的旅途上收获满满,一路花开。

Ⅱ.赞美大自然的句子简短

1、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2、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3、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4、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Ⅲ.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方法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举例子)作用:说明了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2、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下定义)作用:然我们准确的了解物候的概念。

3、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作用:然我们准确的了解物候的概念。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打比方)作用: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活的仪器”对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5、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2年迟五六天。(举例子、作比较)作用:从反面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6、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只比北京早10天。(作比较)作用: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

7、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下定义)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做诠释)作用:用下定义、做诠释的说明方法,使我们更清晰,让我们明白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8、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作比较、举例子)作用: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Ⅳ.领悟大自然的句子

1、大自然是一首歌,若不保护她,那么她会惩罚人类。若去爱护她,那么她就会用美妙的歌声歌颂人类。是要让大自然惩罚还是歌颂呢?我想答案应该不言而喻了吧!

2、和谐、美好、恬静……方才感到如此多的形容词,却也不够形容您的美丽——大自然!多想拥抱你!这样诗情画意,这样安天祥和,这样平凡朴素,这样……原始的你,纯净的你,天然的你,空灵的你……这是九零后,二零后缺少的,我要拥抱你,永远沉醉于你甜美的怀抱中,过着没有世俗的喧嚣的日子。

3、如果说大自然是一幅画,那么再好的笔墨也无法描绘它随处可见的绚丽。如果说大自然是一首诗,那么再美的言语也无法说清它带给我的乐趣。如果大自然是一首歌,那么它将唤醒我心底沉积的幸福。

Ⅴ.形容大自然的美景词语

1、春天景色的词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2、夏天景色的词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

3、秋天景色的词语: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硕果累累

4、冬天景色的词语: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

5、描写雪景的词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风饕

6、天空景色的词语: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湛蓝如洗、天高云淡、乌云密布、晴空万里

7、描写雨大的词语: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暴雨如注、倾盆大雨

8、描写花的词语: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