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鬼蛇神、对牛弹琴、汗牛充栋、蹊田夺牛、牛鼎烹鸡、如牛负重、蜗行牛步、庖丁解牛、牛溲马勃、牛刀小试、泥牛入海、牛衣对泣、目无全牛、兔角牛翼、牛毛细雨、以羊易牛、土牛木马、牛头马面、九牛一毛、吴牛喘月、牛马襟裾、一牛九锁、争猫丢牛、牛角之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九牛二虎之力、犀牛望月、牛角挂书、茧丝牛毛。
1、唐·李白《咏石牛》
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偏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
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2、宋·陆游《饮牛歌》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舍东土瘦多瓦砾,父
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人生
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3、唐·李涉《牧童词》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
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4、宋·李纲《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5、明·高启《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
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1、根据现代出土的牛颅骨化石以及古代残留下来的壁画等资料,基本可以确认普通牛的起源是原牛,而经过对原牛遗骸的调查,发现普通牛的驯化地点在中亚地区,后来扩展到中国、欧洲和亚洲。
2、牛的形象在唐代画家韩滉的旷世名作《五牛图》中得到了极好的呈现,这幅画将牛的行走、站立、俯首、昂头、回首等神态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并且这幅画还被乾隆皇帝称之为“真诧春黎”。
3、除了画作以外,在民间还有关于牛的传统习俗比如迎春牛和鞭春牛等。
1、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玉皇大帝手下有好多文武大臣,牛也是其中的一个,它们在天宫里每天清闲自在,无所事事。有一天,玉皇大帝就派牛到人间传旨,嘱咐它说:“人间个个成双配对,生儿育女,一代一代传下去越来越多,天天要吃饭,往后就成了大事了,你要很快告诉人间,要一吃饭,三打扮。”牛领了圣旨挺不高兴,心里想,好多大臣都不派,偏偏让我干这等差事,心里虽这么想,但又不敢违抗圣旨。回到住处,一头倒在炕上就睡着了。睡梦中玉皇大帝狠狠指责它:“你在天宫待懒啦,到人间去一趟就不高兴,站殿卫兵听着,拉下去重打四十大板。”牛被恶梦惊醒,心里很是不安,慌慌张张地乘了一阵清风来到人间,找到土地。土地一看是玉皇大帝派来的大臣,必定有要紧的事,赶紧把它接入小小的土地庙,笑脸满面地款待。
2、牛一肚子怨气,正好在土地头上发作。它一不吃酒,二不用饭,摆出副钦差大臣的架子,气势汹汹地喝道:“小小土地听着,玉帝有旨,人间传宗接代,人丁兴旺,人人要吃饭,从今往后要一天三吃饭,一打扮,命你很快传下去,不得有误。”说完后就返回了天庭,满以为旨也传啦,看你玉帝还有啥说的。牛直闯入宫殿,跪在玉帝宝座下回报:“玉帝啊!圣旨已经传到了人间。”不料玉帝眯着眼睛问道:“你是怎么传的?”牛便把告给土地的话一字不漏地说了一遍。
3、玉帝一听,马上火冒三丈。照牛的嘴上一脚踢去。牛被踢了个仰面朝天,上门牙全部踢掉,口吐鲜血。最后玉帝怒斥道:“混帐东西,只让你办一件事,却给传错了话,这回你就到人间耕地养活人们去吧。”为牛自知理亏,乖乖儿地下到人间耕地、拉车、干重活。每当主人看见它受累了,就让它歇一歇。歇歇时,它就想起在天宫里的生活,想起错传圣旨落到这般地步,又想到不知要受到何年何日……越想越伤心,不由得眼泪汪汪。它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默默地为人类贡献着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