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牙上排往下刷,门牙下排往下刷,力度不要过大,用适中力度上下来回移动牙刷。
2、刷门牙外侧时,为了让牙刷充分接触到牙齿,刷牙的时候可以摆成一个“M”型。
3、刷内侧面的时候,也是上下刷的方法,每个面刷15-20次。
4、刷牙门内侧的时候,同样也是保持上下刷的动作,用适当的力度从牙龈刷到牙冠。
5、后牙的咬面也是要把握力度。
1、分区洗刷,全口牙齿可分为上颌牙和下颌牙两大部分,上下两部分各自分为左右两侧,每一侧再细分为前、中、后三个小区。每个小区仅包括2至3颗牙齿,作为一个刷牙动作的洗刷单位,要求在刷净一个小区之后,再去洗刷另一个小区。
2、依次洗刷,既然是分区洗刷,就必须依照一定的次序刷下去。否则就有可能刷净某一小区,而对另一小区则洗刷不足,甚至遗漏。至于次序的安排可按各人的习惯而定。如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左后右等。
3、三面洗刷,一般人刷牙的最大缺点是只刷牙齿的外面(唇颊面),而对舌面及咬合面都不给予洗刷。结果牙齿的外表虽然看起来很清洁,但是张开口来仔细往里 检查,牙齿的舌面都堆满了污物。所谓三面洗刷,就是要求将颊面、舌面、咬合面都能洗刷到。
1、先刷牙齿里面的外侧:可以先刷牙齿的外侧面,需要将牙刷放到牙齿边缘,上下移动牙刷,注意力度不要太强,以免损伤牙龈。
2、再刷前门牙的外侧:刷完两面牙齿的外侧以后,要接着刷门牙的外侧,前门牙就要用横刷和竖刷相结合的方法,每次刷牙以两个牙齿为一组,进行“M”形或者“W”形的搅动。
3、接着刷两侧牙齿内侧:当孩子的牙齿外侧刷好以后,就要刷牙齿的内侧,内侧也是要从两侧开始,两侧的内侧牙齿可能孩子的手不太好控制,可以减慢一下速度。
1、刷牙操作
(1)正确握法,:拇指前伸比“赞”的手势。
(2)将牙刷对准牙齿与牙龈交接的地方,刷上颚牙齿时刷毛朝上(刷上排牙齿时刷毛朝上,涵盖一点牙龈,牙刷作水平短距离的运动。) (刷下排牙齿时刷毛朝下,依同样的要领刷。)
(3)刷毛与牙齿呈45-60度角,同时将刷毛向牙齿轻压,使刷毛略呈圆弧,刷毛的侧边也与牙齿有相当大的接触。 (牙刷与牙齿呈45~60度角,并轻压向牙齿,使刷毛的侧边也与牙齿接触,但刷毛不可被牙齿分岔。)
(4)牙刷定位后,开始作短距离的水平运动,两颗、三颗牙前后来回约刷十次。
(5)刷牙时张大嘴,看到上排右边最后一颗牙。然后由右后方颊侧开始,刷到左边;然后左边咬合面、左边舌侧再回到右边舌侧,然后右边咬合面。如此循序的刷便不会有遗漏。(刷牙的顺序有一口诀:右边开始,右边结束。)
(6)刷咬合面时,也是两颗两颗牙,来回地刷。
(7)上颚后牙的舌侧是较不易刷的地方,刷毛仍对准牙齿与牙龈的交接处,刷柄要贴近大门牙。
刷右边舌侧时刷柄自然会朝向左边,此时我们建议用左手刷右边的后牙舌侧,就顺手多了。
(8)此外,刷后牙的颊侧用同侧手,即刷右边颊侧用右手。左边颊侧用左手。同时刷柄可将脸颊撑开,以利视线。)
(9)刷完上面的牙齿,再用同样的原则与方法,刷下面的牙齿。
2、巴氏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 是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一种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的方法。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
3、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2~3个牙。再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