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联:天上一轮月,下联:人间万里明。
2、上联:中天一轮满,下联:秋野万里香。
3、上联:白人随鹤舞,下联:明月逐人归。
4、上联:半夜二更半,下联:中秋八月中。
5、上联:尘中人自老,下联:天际月常明。
6、上联:冰壶含雪魄,下联:银汉漾金辉。
7、上联:亭空千霜月,下联:水续万古流。
1、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
2、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2、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便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1、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6、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7、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9、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最初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是祭月节”,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