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2、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
3、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1、节约粮食从传统上讲是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因为古时候大多数人吃不饱饭,而一些权贵铺张浪费,才有的这样的节俭潮流,流传至今。
2、从另一个角度讲,你吃得饱饭,而总会有人缺少食物,你的浪费是对其他人生存权利的挑衅,你的节约是对其他人的慰藉与感同身受。再一个角度,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而且薄利,你节约粮食是对农民的尊重。再者,粮食是基本的生存条件,对粮食的尊重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生活态度,甚至事业理想。
3、另外,有的家庭为了教育后代勤俭节约,灌输封建思想,什么死后要把浪费的全吃完,或者一个人一辈子的粮食就那么多,浪费多就吃的少等等。最后一点,粮食每天都在产生,同样每天也在消耗,我们需要保持产生的速度大于消耗的速度,万一哪一天生产跟不上,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生存时间,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浪费食物,也许粮食的生产速度会有一定的几率跟不上。总而言之,从素质的角度,我们应当节约粮食,哪怕从客观上这样做的好处微乎其微。
1、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2、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3、推行科学储粮工程,减少农民产后损失。
4、提高粮食品质,增强法制意识。
5、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6、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7、创建节约型社会,从珍惜粮食开始!
8、增强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意识。
9、珍惜粮食,养成节约好习惯。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
2、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更是如此,刷了饭卡,打了饭,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随家长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5、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