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弓蛇影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复句式成语。杯弓蛇影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
2、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郴的人,在家中请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来吃饭。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小蛇,但郴好客一直劝酒,朋友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喝下了。回到家里朋友越想越害怕,就开始肚子疼,上吐下泻,吃不下饭,没几天就奄奄一息。郴去看望朋友,询问病因,朋友对他说了酒里有蛇。郴十分疑惑,酒里不可能有蛇呀。他回家后,将家里的酒好好检查也没发现有蛇,这时忽然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弓箭,思考了一会就下令让人把朋友带到这里来,又安排他坐在那天他饮酒的位置,为他倒上酒。朋友又看到了杯子里的小蛇,郴却让他看看身后挂着的弓箭,告诉他这是弓箭的影子。朋友恍然大悟,明白其中缘由之后,身体也好了起来。
1、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杜宣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2、杯弓蛇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时不要被你眼前的现象所迷惑,有些事情一定是有某个原因的,不要疑神疑鬼,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
1、杯弓蛇影,汉语成语,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复句式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晋书·乐广传》又有类似故事记载。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杯弓蛇影这一寓言主要有三种寓意。
(1)第一是做事情要心胸坦荡,不要没有根据地疑神疑鬼,敢做敢当才是大丈夫所为。
(2)第二是要善于思考、勇于发现。主人问及客人久别不复来的原因是:“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而想到“壁上有角,漆画作蛇”,想到“杯中蛇即角影也”,这是客人病因所在,治他的病必须针对这一病因。因而“复置酒于前处”让客人“所见如初”然后再告其所以,让客人自解其意,自治其病。
(3)第三是不要被事情的假象所迷惑。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1、乐广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送了命。乐广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这个谜。
2、杯弓蛇影告诉我们道理是: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讽刺了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人。
1、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多含贬义。
2、杯弓蛇影,汉语成语,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复句式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晋书·乐广传》又有类似故事记载。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3、示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杯弓蛇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