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体育 >日本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多
日本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多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1:48

一)日本诺贝尔奖为什么这么多

1、日本诺贝尔奖这么多的原因:日本“全民读书”风气,让诺奖获得者受益终身。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所做事情的热爱、个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读书学习研究的源动力,也是人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终极原因。全社会都发自内心的向往文明、尊重文化、尊重知识。

二)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是北里柴三郎和野口英世。但1901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只单独颁给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而忽略一同开发血清疗法、主导抗毒素研究的北里,使得诺贝尔奖自始带有歧视现象。

2、1926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约翰尼斯·菲比格的错误学说,忽略世界最初人工诱发癌症的山极胜三郎、市川厚一。因评委主张“别让黄种人太早获奖”。如今,在大英百科全书介绍的“诺贝尔奖癌症研究”中,只提及山极的成就,菲比格被完全删除。

3、1929年的化学奖忽略世界最初成功提取硫胺的铃木梅太郎,因为铃木论文的德文翻译没有标榜“世界首例”。

4、1951年至1963年间,有6人被提名物理学奖、化学奖。其后,1969年的物理学奖单独颁给默里·盖尔曼,忽略共同提出盖尔曼-西岛关系的西岛和彦。1996年的化学奖忽略世界最初预言C60分子存在的大泽映二,因为大泽论文没有翻译,评委不懂日文。因1998年发现中微子振荡被视为“必将获奖”的户冢洋二,终生没有获奖。

5、时至21世纪,诺贝尔奖仍多次遗漏日本人。由于日本科学实力被长期低估 ,造成许多日本人未被提名或失之交臂。

6、首次获奖的日本人,出现于1949年。汤川秀树的获奖,鼓舞了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的自信心。仅有大学毕业的民间企业技术员田中耕一在2002年的获奖,引起了世界性的话题。

三)有哪些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1、丁肇中·物理学奖,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2、李远哲·化学奖,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因后来在台湾从政而放弃美国国籍)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3、朱棣文·物理学奖,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4、崔琦·物理学奖,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5、赛珍珠·文学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6、钱永健·化学奖,1952年出生于纽约,美国华裔化学家,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2008年10月8日钱永健与马丁·沙尔菲、下村修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7、李政道·物理学奖,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杨振宁·物理学奖,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9、高行健·文学奖,1940年生于江西,获奖时为法国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60岁。

10、高锟·物理学奖,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博伊尔和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11、莫言·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2、屠呦呦·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