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2、出自:《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1、有仪——取自于《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此诗句“乐且有仪”在其搭配上是仄平仄平的搭配,使其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提取“有仪”作为女孩名字,延伸这份好听度外,也寓意着孩子有修养、有教养、有学识、多才多艺。因为“有仪”在诗句中意指好的仪表之义。
2、嘉卉——来自于《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嘉卉”一名在诗句中是美好的花草树木意思,提取作为女孩名字,形容孩子如花草般,惹人喜爱,美丽动人。其中从单字解析来说“嘉”字也可以形容女孩善解人意、乐观开明。“卉”字可以形容女孩的亭亭玉立。
3、雅琴——取自《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巧妙借助于不连续的字词搭配取名“雅琴”,既意指女孩子多才多艺外,又展现出女孩子优雅、有修养的气质特点。非常好听且有意境的名字组合,适合大家提取给女孩取名。
1、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
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是将帅,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
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
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
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心中多伤悲,
没人知道我悲哀。
3、鉴赏: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1、诗经采薇翻译如下: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冒出了芽尖。说要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獬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都是为了和獬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打胜仗!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襄(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獗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2、全文赏析如下: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 遣戌役也。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釅狁之难。以妖子之命,命将率遣戌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实,真正的经典,无-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成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 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
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 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戌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 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戌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 -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
戌卒思归,从春到秋, -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戌卒记忆里的姿势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我们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 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睽骥。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
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獬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 ,獗狁孔棘”, 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而这两章的色调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 ,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
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了。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
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 条世界上最远.
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 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靠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 ,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我们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这一首诗与《诗经》中的其它篇章如《击鼓》《东山》《无衣》 对读,可以读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戌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玮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我们在后来的如陈陶《陇西行》,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伟大的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
1、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6、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9、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1、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