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句》描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从古诗当中的第一联“两个黄鹂鸣翠柳”当中的“翠柳”一词就可以看出来是春季,《绝句》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的体裁为七言绝句。
2、《绝句》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杜甫在草堂接收到了朝廷的任命书,满怀兴奋,准备出发赴任时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全诗对仗十分工整,浑然天成,表面上写的是春季优美的景色,实际上则蕴含着诗人当下的高洁志趣与情操。
3、描写春天风景的传世佳句还有很多,例如南宋诗僧志南所写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如杜甫写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白居易写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有杜甫写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1、运用修辞手法。他心里好像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全世界的蛇胆都在自己肚子中翻腾,他受不了,想把这种苦吐掉,但是这东西刚倒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空留他一口苦涩。
2、运用细节想象描写。他不觉得悲,但心中又不知是什么滋味,然而他忽而明白了:他现在心里早就麻木了!他嚼着口中的菜,却觉得那菜似是泥做的,但要真是泥做的,也应该有些泥滋味吧!
1、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折射,普照大地,却唤不醒已经沉睡的心灵;当傍晚最终一丝黑暗降临,遮掩万物,却掩不住布满沧桑的眼神。
2、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3、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4、清晨,麦苗上的雪已经无影无踪了,只剩下几滴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
5、清晨,我漫步在池塘边,两旁高耸的一棵棵梧桐树和柳树在微风中点头,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塘边的野花倒映水中,美丽极了。
6、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人间。
7、朝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8、当清晨的阳光铺满大地的四面八方,你就会感到胸怀无比坦荡。
9、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晨跑的我的身上,我心里一片阳光灿烂;照在那拿着长笛早起散步的老人身上,老人吹起了悦耳的曲子;照在两个小娃娃的身上,孩子们发出一串串清脆的笑声。
天空是蓝的,万里晴空,一片湛蓝。那种蓝是浅浅的,就像是块蓝水晶,它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纯洁,清爽。
蓝天是鸟儿们的天空,海洋是鱼儿的天空,而我,也有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抬头仰望天空,有时侯像一块丝手帕,十分透明,蓝天上停留着细碎的云块,像是绣有纱巾上的白玉兰花。
天,湛蓝湛蓝的,像透明的镜子那样明净,厚厚的白云,一团团的如棉花,一阵阵的如波涛,挂在天这边,缀在天那边,把天空装飾得如画一般。
春天,天空的颜色是浅浅淡淡的蓝,雪白的小动物们时常在这片蓝色的海洋之中嬉戏,玩耍,真是无忧无虑!
望着蔚蓝的天空,看云聚了又散,接受阳光的洗礼,得到的是平静,淡定。
天蓝得像一汪海水,几朵飘悠悠的白云,洋洋洒洒地点缀在天空,像一个美妙的梦。
天空由于多变化,又是晴朗的天空是蓝蓝的,有时天空是黑沉沉的,有时天空像披上了雪白的衣服。
万里无云时的天空,纷飞飘雪时的天空,漫步时抬头望见的天空,独坐时斜视窗外的天空――它那样遥远而又真实的存在,在我的心中,变幻着缤纷的色彩。
天边颜色是朦胧的,淡紫色的,整整一天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四周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地方暗沉沉,没有一个地方酝酿着雷雨,只是有的地方挂着浅蓝色的丝线,这便是已在晒着又不易看出的细雨。
1、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呢。豆蔻原来比喻嫩芽,关键是说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的年龄时段。
3、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