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弗洛伊德简介及作品
弗洛伊德简介及作品
更新时间:2025-08-25 00:20:32

(一)弗洛伊德简介及作品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2、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3、代表作品:《梦的解析》《超越唯乐原则》。

(二)弗洛伊德是什么人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2、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

3、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1、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入门从人格理论开始。按弗洛伊德所述,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唯一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其目标只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不被个体所觉察的。

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非现实的,追求完美的,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它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则”。

2、精神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就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人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等因不符合社会道德或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的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回忆等常被压存在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控制力松懈时比如醉酒、被催眠或睡眠时,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3、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繁衍与个体生存;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他称这种代表性本能的力量为“力必多”。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一般一个人能否犯神经症取决于他的力比多的力量,以及满足力比多找到的出路,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而性欲力比多与生俱来,贯穿于人的肉体生命和人格成长的全过程。特别是儿童时期四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和生殖阶段--性欲力比多的发展情况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4、释梦理论

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心理学正式形成。

梦的实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欲望虽然被压抑在无意识(潜意识)中,但它仍在不自觉地积极寻求满足,由于在意识门口有“检查员”,因而不能直接得到满足;但在睡眠时,由于检查作用松懈,无意识(潜意识)中的欲望得以绕过“检查哨”(抵抗),并以伪装润饰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

通过对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的最终的被压抑的欲望。因此,梦的解释也可以成为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但梦的内容并不是欲望的本来面目,还得加以分析和解释,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5、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精神分析入门必须要知道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本我与现实,常会有矛盾冲突,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这时自我在不知不觉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不自觉地运用此方式,如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四)弗洛伊德算法介绍

1、Floyd算法又称为插点法,是一种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寻找给定的加权图中多源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与Dijkstra算法类似。该算法名称以创始人之一、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命名。

2、在计算机科学中,Floyd-Warshall算法是一种在具有正或负边缘权重(但没有负周期)的加权图中找到最短路径的算法。算法的单个执行将找到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加权)。虽然它不返回路径本身的细节,但是可以通过对算法的简单修改来重建路径。该算法的版本也可用于查找关系R的传递闭包,或(与Schulze投票系统相关)在加权图中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