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跑得快。我说:您的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盘缠很充足。我说:‘你的盘缠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2、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1、南辕北辙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2、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找对方向,如果用错了方法或者背道而驰,尽管你多努力也是徒劳无功,更会离我们原来的目的越行越远。
2、成语故事介绍: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南辕北辙,汉语成语,拼音是nán yuán běi zhé,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辕:车前部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在地面上碾出的痕迹。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2、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他说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大王想称霸诸侯,依仗国家强大,而去攻打邯郸,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1、南辕北辙,汉语成语,拼音是nán yuán běi zhé,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辕:车前部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在地面上碾出的痕迹。
2、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3、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