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2、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很多说法端午节是由于楚国大夫屈原在这一天沉江,所以形成了端午节,其实端午节的起源更早,因此在这一天里,有很多的中国风俗习惯,端午节除了赛龙舟,挂艾叶这些传统习俗外,在吃上面也挺有讲究,家中如果有老人,一般都会记得端午节要吃五黄。
五黄为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鳝以及雄黄。黄鱼这些年已经越来越少,现在又是休鱼期,想在端午节吃上黄鱼是需要花费不少了,近年来也开始用米鱼来代替黄鱼,外形和口感上米鱼与黄鱼都有些类似。
黄瓜和咸蛋黄都是常见百姓菜了,凉拌黄瓜在炎炎夏日里是冷盘中的热门;至于咸蛋和皮蛋前些年在江南还有不少人自己制作,端午节真要吃菜场上也随时能买到。
黄鳝北方也称为鳝鱼,味道鲜美,素有补血之名,但鳝鱼内寄生虫非常多,前些记忆中还有相有报道,有些寄生虫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因此一定要蒸煮熟透才可以放心食用。
雄黄酒,记得白娘子不,不就是喝了这个才现了原形,雄黄在中医中有驱蛇虫的效果,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效果,而且雄黄有毒,这些年端午节基本买不到了,即便能买到也是买给家里小孩画王字驱邪用的。这些年大家就用黄酒、啤酒替代了。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还有挂香囊,小孩吃中药的习惯,香囊主要是为了驱虫,而中药一般都是清热去毒用的,南方到了夏天暑气较重,夏日容易发创,相传端午节喝了中药,能保一个夏天无病无灾。
1、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又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还要进行赛龙舟等活动,非常热闹。端午节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很有意义。
2、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弟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免职,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报国无门,最终在阴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乐章。
3、今年端午节到了,妈妈特地从超市买了各种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拨开粽叶,大口大口地吃着,阵阵的苇叶清香扑入我鼻子里。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我,感染了我。我们是生活在祖国的怀抱的少年儿童,要向先辈屈原那样,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专心读书发愤图强,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1、吃油糕。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2、饮雄黄酒。民间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3、吃艾馍馍。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4、吃糖枣糯米饭。端午节,纳西族要吃糖枣糯米饭。糯米饭能温补脾肺、补虚寒,而且糯米会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大量的磷质、钙质、铁质、蛋白质及脂肪,更加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别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