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时的“大学”除了指儒家经典《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
2、大学正式出现于西周,当时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统称“国学”。大学的教育内容以礼、乐、射、御为主。后来,凡天子所设的大学统称“国学”,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西周时,还有一种叫“太学”的教育机构,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为帝王读书的场所。
3、汉武帝为教化子孙,在公元124年正式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中央大学——太学,有弟子50人,主要传授儒家经典。到东汉时,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多人。
4、东汉灵帝还于光和元年(178年),在洛阳鸣都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鸣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生最多时在千人以上,这些学生毕业后多被授予高级官职。
5、唐朝的教学学制已相当完备,中央官学即大学的教育内容不断增多,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专业相继开设。
6、宋朝时,大学又增设了武学和画学等专业。
7、明朝时,为和国外进行经济文化往来,永乐年间,宫廷翰林院又开办了我国第一所外国语大学——外语馆。
8、1898年,清政府为“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创立了京师大学堂。
1、端午节是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被当作“卫生防疫日”。
2、据历史记载,古代的龙舟是用来祭祀的一种物品,而端午龙舟竞渡正是利用龙舟将邪恶、灾瘟从河道送走,目的是为了祛除病害、消除灾害。
3、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美食,它的主料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而且配料也十分丰富,比如花生、小枣、赤小豆、绿豆等。
4、香包之中有朱砂、雄黄、香药等中药材,可辟邪驱瘟、防病健身。
1、暇在古代是休息的意思。
2、暇是一个汉字,读音是xiá,是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3、暇的意思:空闲时间。
4、暇的组词:应接不暇 ,无暇 ,暇晷 ,暇时 ,暇景,目不暇接,无暇及此。
5、夏、暇——《尚书·多方》:“天唯五年,须暇之子孙。”暇即‘夏’字。这句话意为:天既降丧于殷,以夏后氏,大有功德于民,故以五年,须待夏后氏之子孙,冀其克念作圣,而作民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