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据说这一天阳气最盛,所以被视为吉祥之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同时也有采摘菊花、佩戴茱萸等习俗。接下来的内容将从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开始,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避难消灾,人们认为农历九月初九是凶日,有多灾多难的含有在里面,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有很吉祥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重阳节时,人们采摘茱萸的枝条,连带着果实用布缝成香囊,随身携带,用来避除邪恶之气。思念亲人,古人喜欢在重阳节和朋友一起出去登高、赏茱萸,重阳节有思亲的含义在里面,因此重阳节插茱萸还有思念亲人的意思。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几十位诗人均有吟唱重阳登高及插茱萸表达思念的诗。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插艾草还是茱萸
重阳节插的是茱萸,而不是艾草。端午节的习俗是挂艾草。登高和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有诗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之分,这两种都是中国著名的中药。在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大多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艾草则是中国端午节时的习俗植物,用于端午节时插于门庭、悬于堂中,用以避邪。这与重阳节的风俗完全不同,重阳节专指插茱萸,而非艾草。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重阳节插艾草还是茱萸”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