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重阳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尊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在古代,重阳节就有“老人节”的意义,人们会在这天向家中的长辈表达敬意和关爱。接下来的内容将从重阳节吃的食物有哪些开始,一起来看看吧。
一、重阳节吃的食物有哪些
1.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重阳糕的制作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因“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吉祥如意,人们常常在这个节日给老年人制作重阳糕,以示尊老敬老。
2.羊肉面
重阳节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同时,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3.螃蟹
重阳节前后正是螃蟹肉质鲜美、蟹黄肥厚的时候。螃蟹一般清蒸后蘸料食用,以保持其原汁原味。
4.石榴
重阳节时石榴正当时令,其形状如瘤,皮内有子,寓意多子多福。
5.糍粑
吃糍粑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食俗。糍粑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口味,其形状圆形寓意团圆和睦。在打糍粑的过程中,糍粑粘结成一团也被视为家人间和睦团结的象征。
二、关于重阳节的传说
东汉时期,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但也算过得去。然而,有一年汝河两岸突然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桓景的父母也在这场瘟疫中去世。桓景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为了战胜瘟魔,为民除害,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便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被桓景的诚心所感动,收他为徒,并传授给他降妖剑术。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转眼又是一年,费长房告诉桓景,今年九月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他给了桓景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并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乡,带领乡亲们登高避祸。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着乡亲们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并让他们随身带上茱萸叶,喝一口菊花酒。不久,瘟魔果然出现了,但它被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所震慑,不敢上前。桓景见状,立即下山与瘟魔交战,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终于将瘟魔刺死,消除了瘟疫。
从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为了纪念桓景的功绩,就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并形成了登高避祸、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吃的食物有哪些,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